【旅遊籽:假日散心】
星宿四季移動,銀河亦然,每年6月至8月,位於北半球香港的夜空,銀河中心顯得特別璀璨,到冬天,銀河中心只於白天出沒,夜晚只能拍攝到銀河末端,因此拍攝銀河要勿失良機。本年第二大的英仙座流星雨於8月13日出沒,追星友已磨拳擦掌準備捕捉星空美態。今日預備一個攝影教室,讓新手可以隨時上路。
Huey Pang:執相要合乎自然。
早就攝星潮興起前,30年前還是小朋友的Huey已被浩瀚宇宙懾住,幻想過成為天文學家,長大後當天文攝影家「圓夢」。菲林年代時,攝影師多數只把焦點放在星體,拍攝精準度計算妥當,對焦無限遠、大光圈、快門調至15至30秒,還要留意四周環境,那年代拍攝銀河、星流迹及流星雨時,一般單鏡反光相機與天文專用機,效果相差不遠。
科技一日千里,近年數碼攝影發達,發燒友除拍攝天空,也要把地景、人像盡收眼底,要靚天靚景靚人,不得不借助執相軟件幫忙,把相片調校光暗,畫龍點睛。Huey當然也會使用,並介紹幾個軟件供新手使用,不過他眼見小部份人為追求完美,有點矯枉過正,他給新手們一個溫馨提示:「要考慮科學常識,唔好為配合偏橙或偏黃的地景,把夜空的顏色調校到偏藍,夜晚天空本身是黑色或灰黑色。」
東壩受光污染 轉移陣地
那些年的攝星熱門勝地如西貢萬宜水庫東壩或西壩、大嶼山、石澳等都是「小貓唔見幾隻」,星空下自由自在任影唔嬲,Huey:「現在東壩人山人海似旺角,星空受光污染影響,越來越失色。」他近年轉移拍攝陣地,其中一個地方便是新西蘭南島的Lake Tekapo,勝在限制了街燈數目。不過對新手而言,他建議應先在香港練習,如果於險要位置拍攝,更要小心步行,照明時請帶備紅色電筒,因為紅光比白光沒那麼刺激瞳孔,確保大家影得安心又放心。
Huey推介執相程式
Adobe Lightroom
「比Photoshop操作簡單,有效調較光暗, 增加色彩飽和度,增強反差(contrast),修改白平衡等。」
StarStaX
「接駁星流迹照片用,如曝光3小時就要分幾分鐘連影幾十張,再用這個軟件拼合照片,做到地景固定,星在移動的效果。」
Deepskystacker
「增強訊號,減低雜訊,以免費軟件來說,包含最多功能。」
Henry Wong:星流迹與螢火蟲是絕配。
一次偶然機會,他到大埔某隱世草地,遇着螢火蟲來趁熱鬧。Henry忽發奇想,認為螢火蟲發出的螢光和星流迹簡直是perfect match,決定炮製星流迹圓形效果,「首要任務是尋找北極星。」因為北極星是星流迹的圓心,他花了一小時,同一構圖連拍數百張相片,才足夠合成一張星流迹圖,他補充:「如果想軌迹線條長一點,拍攝相片張數會越多。」為了靚相,換來滿身蚊叮。
Edwin Cheung:驚喜!長竹籤拮魚蛋!
日落日出一千次,太陽底下無新事,Edwin卻鍾情太陽為天空帶來千變萬化的色彩,「以前好中意去西貢白臘、塔門等地紮營,影星又影日出,來個全包宴。」前年他上大帽山拍攝星流迹時,如常按下數百張連拍照,誤打誤撞下發現「驚喜」,拍下英仙座流星雨其中一粒火流星,Edwin覺得火流星像竹籤,穿過像魚蛋的大帽山雷達站,把這個現象命名為「長竹籤拮魚蛋」。
Francis So:拍攝銀河不用好高技巧。
大家看Francis拍攝的縮時影片,鏡頭下的香港出乎意料地美麗,他對各位攝影新手說:「拍攝銀河不用好高技巧。」一般銀河照片,只拍攝到銀河最光亮的部份,曝光約在30秒內,使用大光圈等便能拍攝,這張他在石澳拍攝的銀河全景照,只需用腳架固定相機,由左至右拍十多張,再用軟件拼合而成。
Francis還教路:「要找到銀河在哪裏,找天蠍座吧,巨大又易認,銀河星光亮的部份就喺蠍尾。」頭岳岳兩頭望?他推介兩個apps──Star Walk及SkySafari,利用GPS定位及手機的水平儀,「協助你辨認位置及天上的星星。」他更提醒,拍攝時要留意──無雲、無煙霞,避免光害反射入鏡頭令相片「爆光」。天色靚,加海灘地景及人,構圖就完美了。
不動明王:找「冬季大三角」拍攝玫瑰星雲。
幾時見到星雲?星雲是塵埃、氫氣、氦氣和其他電離氣體聚集而成,顏色千變萬化,可惜用肉眼看不見,但用相機絕對能拍攝,其中一種便是玫瑰星雲。
不動明王教路:「夏天只要於黎明前,找到『冬季大三角』(由大犬座的天狼星、小犬座的南河三及獵戶座的參宿四形成的三角形),再用星圖輔助找尋,設置好赤道儀、天文望遠鏡和相機便可拍攝玫瑰星雲。」他在2012年至2013年間到訪雲南及梅州拍攝而成的作品,拍攝程序複雜,需動用天文望遠鏡、赤道儀追蹤星體作長時間曝光,由於相機內的感光元件在長時間曝光時會變熱,相片雜訊亦會越高,因此他便用「冷凍相機」,即改裝單反相機,把感光元件加了降溫裝置,用電力制冷便可提高相片畫質。
追流星雨注意事項
英仙座流星雨有很多尾部發光的火流星,太空館二級助理館長(遙控天文台及天文公園)張穎珊表示,8月13日英仙座流星雨全世界都會見到,香港的高峯期會是2:30pm至5:30pm,達到每小時100粒,但9:30pm後仍有機會看見三至四成的數量。她補充:「只要在黑暗環境、較少光污染,當天是農曆六月廿九,正值月缺,如雲少沒煙霞,應是好時機。」她建議大家可到石澳、西貢大坳門等地拍攝。不過天有不測之風雲,屆時謹記留意天氣及天文台最近推出的天文觀察資訊監察網頁( http://www.weather.gov.hk/gts/astronomy/astro_portal_uc.html )。
記者:梁慧琳
攝影:林栢鈞
編輯:陳漢榮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