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一家之煮】
在街市裏,我們幾乎可以用鼻子辨別自己位置──海鮮檔的魚腥味、雞鴨檔的便便味,冷藏店的雪櫃味,豆品店的豆香發酵味。對於雜貨店發出的濃烈鹹酸味,我更不會掩鼻而過,因為實在太香了,好,今日一於以梅菜、榨菜、子薑與鹹檸檬這些一向被視為配角的漬物,當一次主角。
又是一個連續暴雨的夏天,我再次渾身濕透到街市尋寶,永遠熱鬧的街市在雨天變得更加熱鬧,買餸的、避雨的、等人的、完全集中於地下那一層,要進入街市,就必先要跟左手面拉着購物車、右手面拿着滴水雨傘的大媽叔叔頻頻說:「唔好意思!」、「唔該借借!」結果在近乎擁抱的親密距離下,為保小命,還是馬上乘電梯到一樓的乾貨區比較安全。
下雨天的日子,乾貨區的鹹酸味好像沒有平常的強烈,既然來到,就在這兒看看會碰到甚麼有趣的食材吧。經過了好幾間雜貨店,乾濕漬物盡在眼前,梅菜、榨菜、鹹酸菜、大頭菜、醃蘿蔔、子薑、蕎頭、鹹檸檬……看到這些平日被當作輔助食材發揮味道的配角,我決定來一個配角當主角!
雜貨店推介 鹹甜梅菜各一半
雜貨店姐姐全程躲在放滿不同醃菜漬物的貨架後,那就由淺入深的主動發問吧,笑着問她有甚麼好東西介紹,她只手指指擱在地上的梅菜。好吧,行走街市的目的,就是見到甚麼好東西就用甚麼好東西入饌,我只好多了解梅菜:「鹹梅菜和甜梅菜有何分別?」雜貨店姐姐:「鹹的比較鹹,有人喜歡吃甜的。」「好吧,那做肉餅應該用哪種?」「鹹和甜都有人買,有人會一樣一半的做菜。」吓?哦!
經營雜貨店多數不用叫賣,顧客有需要自然會自動自覺找上門,所以出現以上對話是絕對可以理解的。唔,一樣一半嘛,好,我決定就只買甜梅菜,再買另外多一種醃菜好了。除梅菜,雜貨店姐姐應該會另外一些較特別的醃菜介紹吧,誰不知,她指的卻是榨菜,不過她這次應該讀懂我心意,所以馬上介紹:「榨菜呢,就有辣有不辣……」吓?哦!這次我真的受教了,馬上請她幫我包下辣榨菜,火速閃人。
子薑鹹檸檬蛋糕
與第一家雜貨店的姐姐道別,我來到隔幾家的雜貨店逛逛。這家店的姨姨就像推銷員一樣站在店外,邊收錢邊介紹不同醃菜。我學其他媽媽們一樣走近姨姨,問她有甚麼好介紹,她說子薑靚,用來夾皮蛋一流,更可以用來煮牛肉。她見我猶豫,接着說買個鹹檸檬用來蒸魚都好正。看來今天都不是遇上甚麼罕見醃菜的日子,那就只管發揮創意,做些更有趣的菜式,將平凡的漬物變得不平凡吧。西餐中有將薑和鹹檸一起做蛋糕的食譜,那我用漬物來做檸檬蛋糕效果又如何呢?
做法:
梅菜榨菜粒焗三文魚
雖然雜貨店姐姐只推介梅菜和榨菜,但我不會交行貨教做迷你版梅菜扣肉或奇異版榨菜肉絲。試試把這兩種醃菜放進焗爐,配一個大家都喜愛的三文魚,應該會不錯!那就做一個以梅菜榨菜為主角的saumon en papillote(法文指錫紙烤三文魚)。
做法:
醃菜推介
【醃子薑】顏色無常帶粉紅
大紅色、黃色、粉紅色……到底醃子薑應該是甚麼顏色?淡黃色的子薑在醃製過程中會慢慢變成粉紅色,所以有點粉紅是完全正常的,至於那些比桃花更鮮艷的紅色呢……該不會是用顏色筆畫吧!
【鹹檸檬】簡單自製小情趣
醃檸檬可以用來蒸魚、炮製鹹檸七和焗蛋糕,有消除疲勞、清宿便、增強記憶力和減慢癌細胞生長等等功效。既然有這麼多好處,不妨在家親自醃製,一個空樽一袋粗鹽,簡單至極,生活小情趣就是這些吧。
【梅菜】有鹹無甜要沖水
就如碗仔翅沒有翅,甜梅菜其實不是甜,只是比鹹梅菜較淡口,所以為健康着想,無論煮哪一種梅菜都必定要先沖水再浸水,洗走沙和多餘的鹽才好食用。而我們經常吃到甜的梅菜,當然是用糖煮過的。
【榨菜】世界三大名醃菜之一
總是有人分不清榨菜跟梅菜,以為兩者是同一種蔬菜,其實正宗梅菜用新鮮梅菜醃製,而榨菜就用芥菜的莖部不經發酵地醃製。榨菜跟法國的酸黃瓜和德國的甜酸椰菜,合稱世界三大名醃菜,真是不得了。
撰文:葉子鶱
攝影:徐振國
編輯:陳漢榮
美術:黃創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