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睹母被捕 安慰「唔使驚」

小時睹母被捕 安慰「唔使驚」

【背景複雜】
販毒案的被告易詠瑜的成長背景異常複雜,母親未成年便懷孕,挺着大肚子上學,然後一邊湊女,一邊返學。但在3歲那年,父親卻遭母親所殺,母親因誤殺及鹽醃屍體而被判囚。據被告母親當年解釋,她因不想女兒目睹屍體,及想多陪女兒數天,才將屍體肢解放入大鐵箱,及用鹽醃辟臭。女兒當年見母親被捕,還安慰母親:「唔使驚、唔使驚!」

寓所出生沒出世紙

據資料,易詠瑜的母親易寶雯個子矮小,外表斯文,不乏裙下之臣。1995年,當時只約15歲的易寶雯選擇與男友張偉文同居於屯門大興邨,二人曾愛得纏綿,易寶雯即使懷孕,仍腹大便便上學,女兒出世後,則邊湊女邊返學,最終完成預科課程,渴望入讀大學。但女兒則因在寓所出生而沒有出世紙,因而沒上學。
1999年2月,張在朋友告知下,得悉女友另結新歡,與她傾談,卻不歡而散,還導致命案,遭女友殺死,死時只得22歲。易寶雯聲稱不想3歲的女兒見到屍體,故將屍體放在原本收藏裝修工具的大鐵箱內。由於鐵箱未能關上,易寶雯向朋友借鋸及購買菜刀,把張的手腳肢解。她在兇殺案審訊中親述肢解過程:「唔記得點切,樣樣刀都試過,最後都分開到,用咗個幾鐘。」她稱曾一度想取出內臟,以減低屍臭,但因不成事,便用鹽醃辟味。她把箱蓋好上鎖,然後將切下來的手腳放入膠袋棄置。
事件一直無人發現,直至2月14日情人節當日,張的好友登門,發現屋內漆黑凌亂遂報警。警員撬開屋內的大鐵箱,發現碎屍。
事件被揭發後,易寶雯一度失去聯絡,直至22日才被捕。易寶雯愛錫女兒,認為女兒聰明又懂事。她被捕當天,抱着女兒痛哭,女兒反安慰母親「唔使驚」。女兒出世後曾隨父姓張,但後來跟母姓易。
■記者黃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