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深水埗區議會月前通過為期一個月的墟市試行計劃,本月逢周日,都有毋須走鬼的見光墟。選址由基層檔主倡議,是全港首個由下而上推動、獲官方通過的墟市計劃。有參與檔主指,以往擺檔總是提心吊膽,即使貨物被偷也不敢報警。
記者:朱雋穎
說起多年擺街邊檔的經歷,趙女士笑中有淚。她住在深水埗近20年,天光墟與午夜墟都擺檔,最自豪的是即使不諳外語也廣結世界各地朋友。數年前,她還經常帶有腦退化的丈夫一同開檔。「有時佢唔知行咗去邊,啲哥仔會踩單車搵佢返嚟,叫我唔使驚。香港地遺失嘅人情味喺墟度搵得番」。
以往怕小偷但不敢報警
她說擺攤好在方便照顧丈夫,「有啲阿sir都好有心,叫我攞綜援,但如果唔係有墟市,要長期鬱住我過唔到日子」。
趙女士十分期待不用走鬼的擺檔時機,稱多年來擺檔總是提心吊膽,除了着制服的人還有小偷,「自己都唔合法,點敢出聲,報一次警、洗一次太平地,10日都冇得擺檔,有時連鹽都唔夠錢買」。
8月的合法見光墟,是趙女士與多名檔主有份爭取的成果。深水埗見光墟關注組成員李國權指,街坊們在區內覓得3個地點推薦深水埗區議會,歷多月討論,包括與食環署、路政署、地政署、運輸署、消防處,甚至廉政公署討論,才在上月獲通過,是首個由基層參與、由下而上推動的墟市。
政府自1970年停發小販牌,截至今年1月底,持牌小販只有約6,300多人。食衞局局長高永文3月在立法會鼓勵墟市由下而上推動,卻由實際經驗中發現政府空有口號。撐基層墟市聯盟發言人趙羨婷指,籌辦墟市涉及很多資訊,如選址歸路政署還是地政署管?她指現行機制缺乏官方促進者,即使是民間非牟利團體作支援,仍感困難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