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故味重嚐】
都說過十萬八千七百幾次了,但很多人還是充耳不聞。現在再說一次:六月黃不是黃油蟹,黃油蟹不是六月黃。六月黃來自江浙一帶,是湖蟹。黃油蟹產於珠三角與后海灣,是海蟹。前者頂多三両重,後者動輒七八両,大人與細蚊仔之別。
此蟹不同彼蟹,搞錯只因一個字––黃。因為踏入農曆六月(是日六月十六),兩皆當造,膏變澄黃,香氣馥郁,俱人間之美味也!由於兩蟹同時上市,同賣兩三個月,時間緊迫,美味當前,饞者只管吃了算,已無暇辨清誰是誰了。
忙歸忙 不忘六月黃
六月黃有多風靡?聽聽江浙人的俗語便知一二:「忙歸忙,不忘六月黃」。每年農曆六月一到,江浙老饕渾身像被蟲咬,腦海裏總想着這小蟹黃膏的滋味。抓一兩隻,放盤裏蒸,嚐膏嚼肉,送口花雕,不亦樂乎!為秋季吃大閘蟹這盛事,奏起一闋前奏曲。
其實六月黃就是大閘蟹,不過是青少年版,褪了兩三次殼,長到兩三両左右,黃膏初起,還未成熟。為食的人等了整年,早已急不及待,一見膏黃,拿來祭肚!聰明的店家,順水推舟,替牠想了個好名字,喚作六月黃。從此六月吃大閘蟹,成了年度盛事,堂而皇之地進行。「從前六月黃只是江浙人家裏自己吃的,後來香港開始有館子仿效,像舊時雪園,十幾年前已用六月黃來蒸,或做醉蟹,或用毛豆年糕炒,但都不寫上餐牌,只有老上海人懂叫。五六年前開始,始有館子標榜吃六月黃,風氣一吹,漸成氣候。」東來順行政總廚林國雄說。
未成年大閘蟹 勝在肉嫰膏滑
林師傅是紅褲子出身,曾效力雪園飯店、蘇浙旅港同鄉會等老牌上海菜館,年年月月,耳聞目見,親身參與,對大閘蟹這物事瞭如指掌。「大閘蟹其實叫中華絨螯蟹,長在湖泊,春末夏初出生,要換十幾次殼,到秋天才成熟。成熟的大閘蟹,黃毛金爪,很易認。六月黃蟹齡細,你看!連毛都未有,殼還帶彈性,論肉味及膏香是不及大閘蟹的,但勝在肉嫩膏滑,吃的是那未成年的鮮。」林師傅說。他用六月黃做了一系列菜式,焗蟹蓋、燴魚肚、扒時蔬、拌稻庭麵、砂鍋蟹粉豆腐等,都是嘗鮮為主。又用胡椒醬炒六月黃,醬汁濃重,蟹粉鮮香,互相輝映,誰也搶不了誰的風頭。「我用三色胡椒粉、白胡椒加油煮這個醬,有點新加坡胡椒炒蟹的風味。」他說。
小小的蟹,可多工夫。去腮去肺,確保乾淨。剪腳拍爛蟹鉗,炒時才更入味。蟹身直刀一砍,一開為二,蘸生粉封住肉汁和蟹膏。走油,下胡椒醬猛炒,直至醬味全滲進蟹身內。最後加上海年糕墊底上碟,蟹鮮混和醬甜,很好味。年糕嗦盡醬汁及蟹油,煙韌惹味,是全碟的精華。他又自創了個梅汁桂花蟹粉湯圓,一抹桂花糖,流在兩顆湯圓上。眼看明明是甜的,入口卻是酸的,吃到最後竟是鹹的。原來汁用烏梅和桂花做,既酸且甜,最後的蟹粉湯圓,又鹹又香。百味共冶,構成一種難以忘懷的滋味,像未成熟的戀愛,患得患失,既驚且喜。
東來順
銅鑼灣登龍街1號金朝陽中心2期Midtown 26樓地下
買還買 認住黃油蟹
當人人爭吃六月黃,另一隻蟹霸,也在暗暗橫行,蠢蠢欲動。牠叫黃油蟹,是青膏蟹的一種,生於廣東省南邊鹹淡水交界水域,后海灣及珠三角尤多,每年端午節後開始成熟,直至新曆八月左右,黃油蟹最靚。
癡肥膏蟹 爆油唔係病壞
黃油蟹雖屬膏蟹,但又和膏蟹不同。膏蟹藏着的是膏,黃油蟹的膏卻化成油,且流遍全體,比膏蟹更多更澎湃。如此異變,眾說紛紜,有說是成熟的膏蟹喜於淺灘產卵,潮退之際,猛烈陽光使水溫升高,蟹膏抵受不了高溫,分解成油質。也有說黃油蟹根本是病蟹,蟹膏因病變才化成油。流浮山海景海鮮酒家老闆娘霞姐,養蠔出身,轉賣海鮮,賣蟹也賣了幾十年,對黃油蟹又有另一番見解。「唓!我哋由細見蟹見到大,邊有咁多病蟹吖!病蟹我哋叫漿蟹,啲膏滑潺潺黐𣲷𣲷,唔食得嘅。黃油蟹啲膏香噴噴,其實係癡肥膏蟹,比奄仔更肥箒,好似人都有肥仔同瘦仔啦!係初初啲人見佢漏黃油,以為佢病!其他人跟住咁傳箒!」霞姐斬釘截鐵的說。
姑勿論誰的版本算正宗,但這一身黃油,就足夠讓牠從芸芸膏蟹中升呢,成為老饕口中一期一會的「南國蟹王」,一隻七至八両的黃油蟹,在酒家吃動輒過千,身價比奄仔高近十倍。「黃油蟹唔多,一百隻蟹中得廿隻左右,所以價錢好貴。頭手蟹最靚,全油。二手次一啲,三手打後叫膏油,即係三分一油、三分二膏,價錢差全油一半有多,所以酒家都爭住攞頭手。」霞姐說。
命仔矜貴 嘆冷氣爬水草
霞姐九十年代已向相熟供應商取貨,憑關係有把炮取得頭手蟹,供應較其他酒家穩定。「我哋主要同南頭、西鄉、珠海等蟹商攞貨,唔靚梗係唔要!鬧鬼佢㖭呀!」霞姐兇巴巴的說。但黃油蟹其實也不是人人夠膽賣,因為風險頗高。蟹過肥,死亡的機會大,回來要照顧周到才成。「要有冷氣佢嘆,有水草佢爬,唔係好易死。」成本又高,七八両的,來價達五六百元,養死了便蝕本,故近年越來越少人做。
「蒸又麻煩,一漏油就唔值錢,斷咗隻爪都唔要得。我都係有柯打至訂貨,費事血本無歸。」霞姐說。但她經驗老到,挑的蟹,隻隻墜手、爪節透黃,揭開蟹奄底見黃膏,全是頭手靚貨。處理又有蹺妙,人客落單,才把蟹放入連冰塊的冰水中,冷凍十五分鐘,張牙舞爪的蟹就會僵直。「經驗嚟㗎!雪唔夠蒸時會亂郁,爪就會甩。雪過籠一樣會甩爪喎!又唔值錢。」霞姐說。僵了的蟹,洗擦一下,不用劏,翻轉放在碟上蒸。「翻轉蒸熟啲油就會漏入蟹蓋,一滴都唔嘥。」
蒸熟的蟹,橙紅色的,刀砍為二,黃澄澄的油,偏佈蟹內,連爪裏都是黃油。啖一口,油脂甘香,蟹肉鮮甜,黃油用筷子或小匙挑來吃,滿口都是馨香。「呢隻十分滿分我最多畀七分,八月再嚟啦!最靚,要揀初一、十五潮漲,蟹最肥,黃油多到爆呀!」收到!
海景海鮮酒家
流浮山正大街56號
記者:譚偉健
攝影:徐振國
編輯:陳國棟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