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直擊】
新加坡組屋,可以話等同香港的居屋,由政府規劃興建,為八成以上新加坡人的居所。不過,距離市中心烏節路只有20分鐘車程的一個1,200方呎的3房戶,市值只是50萬新加坡元,即是港幣「3球」有找。對於港人而言,絕對是吃不到的葡萄,只有羨慕份兒。
記者日前走訪新加坡,到了從事設計的Francis所居住的武吉班讓(Bukit Panjang)的1,200方呎單位參觀,3房設計(當地連客飯廳稱為5房式組屋)。
廚房大過嵐山劏房戶
記者以為自己到了豪宅,撇開豪華裝修,都可以感覺到單位客飯廳空間分明,而且單是廚房已經差不多200方呎,大過長實(1113)大埔嵐山的劏房單位(最細僅得165方呎)。
Francis指單位的市值都只是50萬新加坡元,即是港幣300萬元有找。同等價錢在香港可買到新居屋,但居住空間起碼少逾一半,最多只有500呎。
90年代初由香港移居新加坡,是7年前以28萬新加坡元(約158萬港元)買入,全數由公積金付款,自己不用額外掏荷包,即升了近八成,同期香港樓價指數升一倍。
經常穿梭星港兩地的經濟學者曾淵滄指,如果用香港地方作比喻,應類似大埔區。他坦言新加坡組屋到今日都仍然「平到離晒譜」,8萬新加坡元(約43萬港元)竟可買到一間全新600方呎組屋,在香港,分分鐘連車位都買不到。
記者:黃嘉銘 攝影:黃耀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