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民生舖難重返核心區

財經評論:民生舖難重返核心區

零售市道轉壞,銅鑼灣、尖沙嘴、旺角等自由行內地客常到購物的地區,吉舖增多,租金亦下跌。過去十年,上述三區主要的街道,地舖已清一色由鐘錶珠寶、化妝品等專做遊客生意的店舖佔據。現時奢侈品開始縮減分店,租金向下,是否意味民生店舖可以重回街舖呢?依分析,距離這個日子還很遙遠。
就用全港最貴的銅鑼灣羅素街為例,現時全條街的店舖,賣的不是名牌鐘錶,就是貴價時裝,相信沒有幾多個香港人曾經入過街內的地舖。其實十多年前,自由行計劃尚未開始,羅素街有食肆、有便利店、更有小店,百花齊放,不過這些民生舖位在近4至5年已經全數消失。

羅素街其中一個面對時代廣場大電視的舖位,在2000年時曾經由便利店租用,月租13.5萬元,以面積約1,000呎計算,呎租135元。舖位租用近5年,租金已增加1倍至27萬元,便利店頂不到貴租由連鎖中藥店頂上。但自08年以後,越來越多的內地豪客湧港,連鎖中藥店都付不起租金,由高級名牌鐘錶以52萬元搶租,租金又貴多近1倍。
經過去7年的零售業癲峯期,現時租金又有幾癲?目前租金已經飆升至170萬元,呎租1,700元,是15年前便利店的11.6倍!如今舖租見頂,此舖租客不想再租,業主「狂減70萬元」吸引新租客。

但試問,又有幾多種行業可以負擔100萬月租去租一個1,000呎地舖呢?如果以一支飲品零售價10元計算,每日平均要賣超過3,300支兼不計人工等成本才夠交租,但一個舖位又如何有足夠地方去擺放超過3,000支飲品存貨呢?以商業營運角度看,根本無辦法計數。
所以近期租金所謂見頂,只是市場高位調整,在未來3至4年,相信便利店、食肆等平民化租客,都好難一如市民期望可以重返羅素街。

記者:程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