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障礙患者易緊張無記性

認知障礙患者易緊張無記性

【本報訊】有負責長者社區服務的資深社工指,如遇上長者迷路甚至被指偷竊,警方一般會先致電家人或地區長者中心,以了解長者是否有認知障礙症等背景,而長者在警署或會因緊張而未能表達自己,合適做法應由家人或社工陪同,「其實佢都落唔到口供,問佢又答唔到,又記唔到,就算個口供拎到上法庭都未必有正式作用」。

需家人助處理涉警事務

聖雅各福群會高級經理郭偉生指出,若長者經確診患認知障礙症,已屬精神上無能力做決定的狀態,他們本身記憶力短暫,更需家人支援以協助處理涉警的事務,「如果唔係(有人陪),拎咗口供都冇用,因為佢根本自己都決定唔到,做咗都唔記得」。郭偉生續指,患認知障礙症的長者,在陌生環境會更顯情緒化,「佢有認知障礙症,都唔知你帶佢去做咩,去咗唔識嘅地方,佢可能緊張,更需要家人或社工幫手」。
他表示,過去長者如迷路甚至涉偷竊等,警方會先致電家人,若無法與家人聯絡,會致電當區長者中心,查詢長者背景甚至要求協助,「例如懷疑高買,會唔會有認知障礙症,好影響警方判斷點處理個案件」。他指10名長者便有1名患認知障礙症,促警方就如何處理無行為能力人士,為前線警務人員提供清晰指引。
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委員張超雄坦言,長者不一定等於無能力行為人士,但認為警方應盡快致電家人以取得更多資訊。5月發生智障男被疑揑造口供事件後,警方曾稱會檢討指引,張超雄期望警方考慮將年紀一併納入考慮,提醒前線警員如遇上長者甚至溝通出問題時的應對方法。
■記者袁柏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