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金管局昨公佈外滙基金中期業績,受惠於次季度美元轉弱,令外滙估值(非港元持有的外幣債股)賬面損失較首季少,加上港股仍錄得可觀收益,第2季外滙基金投資收入錄得121億元,按季升45.8%,綜合上半年計收益為204億元,按年減64%。
記者:劉美儀
學者及投資界預警,下半年債股市場氣氛「冇乜運行」,外滙基金回報或令人失望。
展望前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亦不予樂觀,因全球宏觀經濟及金融市場充滿不確定性,他說「投資前景極不明朗」,美息正常化(即加息)啟動時間越來越近,加上希臘債務潛在違約危機,市場持續波動,投資環境將更加困難。
債股滙等市場波動劇烈,從外滙基金投資組合的首季及次季變化,可見一斑。美滙指數首季升8.96%,次季跌2.92%(即美元兌歐元日圓等滙率轉弱),美元強勢在次季略為回順,帶挈第2季外滙估值賺81億元(首季蝕332億元),令上半年外滙估值賬面損失較首季「蝕少咗」(上半年蝕251億元)。
學者料股債市場堪憂
4月初復活假後,港股狂飆,故次季外滙基金港股收益再進賬97億元,季內其他股票則因歐美股市高位回落,投資收益急跌至20億元。
環球債市在5、6月調整令債價下滑,美國10年期國庫券,孳息率由首季末的1.924厘,6月底微升至2.354厘,息升債價跌,次季外滙基金債券盈轉虧,蝕77億元。
上半年外滙基金收益為204億元,期內支付予財政儲備228億元,累計盈餘較去年底減少74億元至6281億元;爭取較高回報的其他投資(私募基金及房地產投資),首季收益為17億元,次季未入賬。
浸大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表示,下半年債股滙市場氣氛,對外滙基金投資收益均會帶來限制。
7月股災後,短期內港股難望大幅翻身,「A股影響下港股冇乜運行」,美國加息升溫,對債市及其他外滙投資亦不利,尤其對國庫券佔比甚高的外滙基金,第2季投資表現已反映,「嚟緊外滙基金投資絕不樂觀,投資回報可能令人失望。」
恒生銀行(011)執行董事馮孝忠則認為,由於外滙基金持倉策略一貫穩定,「唔會大上落(買賣)」,而市場對美國9月或12月加息一次的預期,已經消化,他覺得今季外滙估值及債市表現,可能大致持平,最大變化是7月股災效應影響,「第3季港股投資應該比唔上上兩季(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