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於80年代起廣泛種植台灣相思。樹木專家指此樹種樹齡僅約50年,不少於20至30年會突然老化,易遭真菌入侵,並在短時間內變得極惡劣甚至倒塌。政府早知悉此問題,曾表示約有14.7萬棵台灣相思位於人流高或車流高的地點,儼如計時炸彈。
已步入衰退期
過去亦時有台灣相思塌下個案,2010年鳳舞街大樹就險壓死的士司機。長春社總監蘇國賢表示,台灣相思本身樹齡短,且老化速度急,近10年政府已不再種台灣相思。
他以錦英苑斜坡為例,當年植樹雜亂且欠管理,樹距狹窄,甚至數樹種在一起,部份樹傾斜至無法自行修正,樹根亦有略為拔起情況,甚至整條樹幹長出水橫枝,屬垂死迹象。惟部份修剪時只直接斬去枯枝或斷枝,甚至過度修剪,進一步令樹無法吸收營養甚至「傷口」腐爛,加速樹木死亡。
他坦言難靠目測評估風險,但樹種有此背景,政府應檢視及評估,有需要時亦可使用微鑽阻力測試儀器探測樹根內部,決定是修剪、加裝支撐物或移除。他認為長遠應有計劃地逐步移除台灣相思,補種其他樹種。
■記者袁柏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