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兩天,孫柏文在專欄叫人在「大媽市」不要買牛熊證;他認為,大媽令不確定性暴增,換言之也增加了大起大落的頻率,令更多牛熊證被打靶枉死。高風險高回報,是硬道理,令人意外是,世間竟然有「獨孤一注」也承受不了股市波動。
港股A股化之後,一廂情願信北京一定有方法救市的好友,中伏。像我這種熊貓(China Bear),見到高潮迭起,偶爾也會問:「係咪應該放棄執着,跟大隊同大媽去衝浪?」但話雖如此,眾地莫企是傳統智慧。人多擠迫的地方,還是少去為妙;假如要去,也要知道此等地方,不宜久留。
不過,就算沒有參與股市,也不代表中國大陸的經濟扭曲對你沒有影響。我不知道最近有多少人留意,在港股由4月起虛火上升,大陸豬肉價格也差不多同時起步,而且價錢有升冇跌。究竟為何豬肉價格幾個月內高企?要知道,香港幾乎所有食品都是由大陸供應,食品價值的轉變,是關乎每個人的民生問題。事後分析指今年豬肉供應不足,因為先前曾出現豬肉供應過剩,令豬農減產導致供應又緊縮。有熟悉豬肉價格走勢的朋友指,行內人都見怪不怪,但資源價格升,很多時都會牽動零售食品及餐飲業的加價潮。不過在另一邊廂,香港零售和餐飲業才剛開始吹淡風,甚至有些街舖已經出現退租潮,所以很難預測,下一步會怎樣發展。題外話,很多人都莫名其妙地認為,豬肉價升豬肉股的價格也一定升。對不起,這只是美麗誤會,一如以為租金決定了一切,都是過份簡化了經濟問題。
大陸豬農的共振式投機行為,似乎這是中國的市場經濟特色。孫柏文解釋現象源於資訊不對稱,大陸投機者只可以憑極不充足的資訊作判斷。我則認為問題出於國民無論對大陸的政治抑或經濟結構都完全沒有信心,在他們的視野當中,無論賺到多少都不是自己的,最終能夠帶走多少才是關鍵;所以聰明人想盡辦法,在最短時期無所不用其極要賺到最盡,然後遠走高飛,當然他們也不會想到,原來集體地不問天長地久的際外效應,可以如此暴力。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