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Call車apps興起,傳統的士台首當其衝,小型的士台面臨汰弱留強,而大型的士台及車行亦要與時並進,推出app迎接Uber挑戰。有台主認為,的士台勝在有人情味,未必輸蝕給call車apps;而且的士台數十年來擔當司機與政府橋樑,非經營apps的中介人公司可比。
記者:麥志榮
據通訊局資料,領有的士無線電通訊服務牌照的的士台共27個。當中近40年歷史的九龍的士車主聯會主席溫卓明表示,apps的確造成衝擊,但的士台有存在價值,他們現時每天仍收到約1,000個電話,由「台姐」分三更、24小時接聽,叫車的不少是熟客,「的士台有人情味,call車app就冇」。
聯會研申撤電召費
乘客每次叫車都有紀錄,的士台不時為乘客尋回遺下的財物;如果有投訴,亦會處理,證明屬實會暫停司機接call作懲罰。
用apps叫車目前免費,但經的士台,司機要收5元電召費。溫卓明表示,電召費是法例規定,他亦希望與業界一起探討是否因應時勢申請取消電召費。
的士聯會現時有2,000會員,每月要付185元會費,溫卓明表示,apps純粹只是叫車平台,但的士台可互通路面交通消息,「快相位通水,幾時開檔,幾時收檔即時知」。聯會亦擔當司機與政府橋樑的角色,為司機爭取權益及提供各類服務。聯會屬非牟利,會費全用於營運的士台,執委由會員一人一票選出。
面對apps新科技競爭,溫卓明指出,聯會的士台1977年啟用時,從日本引進最先進無線電器材,多年來不斷增加發射站及提升技術,台姐亦由「單靠把口」,變成有電腦協助。
開發手機app欠宣傳
他們也非首次遇到新科技挑戰,在未有手提電話的年代,「老婆搵老公、收工約食飯,全部靠台姐」,當年要3名台姐才能應付,到人人有手機,當值台姐已縮減至兩名。
他又表示,明白必須與時並進,已聯同香港的士商會及新界電召的士聯會開發了手機app「Taxier」,只供乘客下載叫車,再由的士台分發給司機,但因欠宣傳,使用的乘客不多。他們正研究提升Taxier讓司機都可下載,直接接客。
至於規模較小型的士台則面臨淘汰戰。據了解,新界多個小型的士台由於競爭而割喉式減價,有的士台會費減至幾十元;加上apps搶客,的士台叫車電話減少兩成,很多司機不再上台。有小型的士台已入不敷支,估計很快便捱不住,有部份的士台已合併求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