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下欄變上菜 三大好吃牛雜麵

【飲食籽】下欄變上菜 三大好吃牛雜麵

說到吃內臟,中國人真是高手。又醜怪又污糟的五臟六腑,居然有本事把它們變成人間美味。特別是節儉成性的潮州人,對於這種下欄食材特別有心得,啤水洗淨,通腸去脂,香料慢滷,成為五香牛雜,以下三間店,都是城中優質的牛雜粉麵店。

水記

已有六十年歷史,位於中環一小斜巷的鐵皮檔,熱屎辣辣,但常常坐無虛席,而且一早就賣光。用的牛雜都是新鮮貨,每天早上7時便開始炆,又腍又入味,湯底看來清,入口卻牛味濃。人人得宜吃之的是牛沙瓜,即是牛的第四個胃,一日只有兩碗。
地址:中環吉士笠街2號牌檔

嘉麗園

元朗名店,每日老闆天未光、四五點便到牛肉檔準備牛肉牛雜,除了正常的心肝脾肺腸肚腩外,還有牛鞭牛波子牛開心等「特別部位」。以潮州方法來炆,香料味濃,因為老闆把賣剩的牛腩都倒入湯底一起熬,湯底牛味亦勁濃。碗面灑上大量蔥蒜莞茜,加上自家製夠嗆的辣椒油,是重口味之選。
地址:元朗康景街利景樓5號地下

華南粉麵茶餐廳

牛雜用的是新鮮貨,每日用上至少50斤,大部份來華南的客人,不是吃牛雜就是吃牛腩。用來滷牛雜的滷水由1949年盧押道大排檔時代用到現在,難怪愈來愈濃,愈濃愈香。腸肚膀肺都入味夠香,唯一缺點是價錢偏貴。
灣仔譚臣道5-11號地下

記者:陳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