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有種人》MV中,都是我城默默在努力,有溫度的真人真故事。
Butcher Lab皮革工作室位於觀塘,那個小社區,幾個月前為「有種市集」找場地時已在專欄提及過。就是在瘋癲租金下,創作人極力找方法謀生的活例子。一層單位分割出租,有共用空間也有各自的小窩。雖然經營還是很不容易,但起碼讓無法獨力負擔店租的年輕人比較容易起步。
工作室主人Momo,《艷光四射》年代已經合作過。他是我當時stylist的實習生,其間於英國讀設計進修。從小愛手作的他,因為宿舍太小怕吵到別人不能用衣車,看書自學手縫皮革。不止皮具,他對衣服、木、手繩、編織等各樣手藝都有興趣,工作室裏大部份的家具都是他一手一腳自己燒啊鑽啊手工做出來的。他說,在這樣的環境下維生極為困難,尤其當政府只偏側經濟,自己便要想想辦法如何擴闊市場及空間。幸好家裏人(尤其媽媽)極為支持自己的選擇,有了背後支柱,才能咬緊牙關為香港文創工業出分力。
人離鄉賤
火炭花藝工場Pause Rewind n Fastforward的年輕老闆娘Polly,創業故事更是迂迴。因從小看着熱愛各種手藝的爸爸種得滿天台都是花,自己也順着愛上並開始研究花藝。2009年創辦品牌,在銅鑼灣開了個小店,生意淡薄到3000元舖租也付不了,決定遠行到澳洲。但人離鄉賤,到了外地反而變得更迷失,回來後開始思考是否應該更腳踏實地。結果決定轉行,當了地產sales。
當經紀的日子,賺到錢,卻不快樂。經歷兩年的辦公室生活,存到了一些資金,還是忍不住重新檢視自己生活。當初轉行也是某種不服氣,到證明了自己也是可以做得到後,決定還是該回到喜歡的事情上。接觸過現實再重啟,後來算是做得比較順利,但要在這個極速的社會,靠一手一腳一個一個慢慢做,慢慢賣,去經營有幾個員工的店,還是不容易的。只是,日夜不分地做着自己相信的事,總比把生活都犧牲給工作勝萬倍。
任偉生,任生,今年五十多歲,於中西區從事活字印刷工作四十多年。
他就在隔壁街出生,出世紙上,父親一欄,職業寫着「Printer」。十歲開始已經要幫家裏忙,後來長大,第一份工,就是跟隨爸爸當活字印刷技工。
那部四十幾年前買下的德國海德堡印刷機,每次看着他介紹,神態中便能看出他對這個家的情感;縱使這行業已因為時代變遷而式微,定單只剩全盛時期的十分一,但到今天他和太太任太還是默默守在這裏,就因為一份對自己專業的驕傲。跟任太閒聊,原來他們正是因為印刷而相識,被字粒和油墨連在一起許多年頭的一段緣份。從來沒想過轉行,沒有抱怨為何不能得到更多,夫妻倆默默守在一起,安份地捍衞着爸爸留下來的這個活字工場。
「歸屬感……」
一個人,一生只做一份職業,從出生後便沒有離開過那個家,對於我這種移過民再回流,從來都在找尋歸屬感的人,實在是太難想像。
有看過MV的人,評價說當中傳達的「希望」會不會有點假?對不起,我絕不認同。如上述,那當中出現的,都是有血有肉,在這個偏側經濟的體系中,努力找尋屬於自己方法的一群香港人。他們所面對的問題,跟你跟我都一樣,他們每天用心用力地堅持着。你可以不認同他們所追求的,可以笑他們的堅持很儍,但他們用自己去示範和創造的那份希望,比任何冷嘲熱諷都真實和有力。
還有土瓜灣的阿Him與龍仔、在Zarahn Band房出現的indie樂隊雞蛋蒸肉餅、和編織手作織物的La Belle Epoque,篇幅關係無法一一在文中介紹,感謝他們為我們的地方所種植的生命力。
「是有種人,令這兒有風景
有種個性,從未曾被鑑定
別睡在夢裏 站着做夢更起勁」
有些人,就是只會默默的樸實的做啊做,雖然那種低頻的方法在這個追求爆炸性和話題性的社會裏,從未被肯定,收成期也總比別人緩慢。只望我城某天終能學懂,成功不該只用量產成效去定義,專心一意做好自己專長的,才是一種更沉穩長遠的出眾。
【詩與胡說】
撰文:何韻詩
野生菇一粒,活在娛樂圈邊境的自由人。
從音樂起步,卻意外地透過創作與生活,看到生命的可能性。
「希望」與「公義」就是自己的信仰。
fb連接 http://www.facebook.com/hocchocc
本欄逢周二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