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美電器(493)擬購入大股東黃光裕持有的國美非上市業務,被市場質疑作價過高,昨復牌後股價急挫13%。國美首席財務官方巍在電話會議上解畫,指非上市業務增長迅速,價錢高反映「資產優質」,惟投行對此說法並不買賬。
國美前晚公佈以近113億元,收購黃光裕私人持有的國美非上市業務,2014年市盈率逾30倍,被質疑作價過高。公佈收購方案後,國美一連兩日、連開三場電話會議,冀說清收購重要性,惟無助股價表現,昨跌13%收報1.27元,市值蒸發逾30億元。
方巍指,要「糾正」市場說法,即市盈率逾30倍的計算。他解釋,扣除與上市公司之間關連交易後,目標資產市盈率約15倍;而非上市業務的收入增長、綜合毛利率皆高過上市公司,處於「高速增長期」,因此估值較高反映收購目標屬「優質資產」。
而黃光裕如何在「獄中賣產」,他指交易由黃光裕妻子杜鵑負責,「合規合法」,沒有任何問題。
包括德銀、麥格理、美銀美林等多間投行認為,收購價過高並不合理。有歐資行分析員指,認同收購後國美在物流、供應鏈上能產生協同效應,亦相信二、三線城市電商競爭較少,增長較快,惟發行新股會攤薄每股盈利,擔心收購未能帶動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