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選搶先睇】
【本報訊】本土議題近年越炒越熱,大批傘後組織擬於年底區議會選舉搶攻本土票源,傳統泛民政黨亦轉型加強本土論述迎戰。有傘後組織自言較傳統泛民政黨更早帶出香港本位,相信更有優勢;成立「香港本土」的新民主同盟范國威坦言擔心本土派在區選未能大勝,路線或被質疑不獲港人認同,令運動泡沫化。
記者:陳雪玲
隨着中港矛盾加劇,加上各傘後組織以本土為定位,準備出戰區選,傳統泛民亦紛紛加強本土論述。面對今明年兩場選舉,民主黨去年底改選領導層後,重新檢視本土議題定位,副主席羅健熙指,該黨過往各政策層面都有本土元素,但較為分散,會將不同範疇的本土政策抽出,以便聚焦討論。
范國威憂運動泡沫化
公民黨黨魁梁家傑在去年底指,該黨要重新檢視創黨宣言及黨綱,制訂政策立場和政綱時要引入「本土角度主流化」,最近港島區立法會議員陳家洛與海怡居民示威,呼籲Prada特賣場撤出海怡區,強調「社區為先.居民為本」,以免自由行入侵該區。
面對傳統泛民以本土議題搶票,擬以「公平公義,港人優先」為號召、或派9人出戰區選的青年新政表示,他們更早帶出香港本位、而且不流於論述,相信更有優勢。身兼社區主任24歲的游蕙禎,直認積極考慮出戰黃埔東區選,挑戰經民聯梁美芬:「點解揀入議會?因為議會係建制一部份,如果想喺政府手中攞返香港人嘅嘢,首先由呢度開始!」
游重申,青年新政與泛民有不同意識形態,包括對本土議題的重視程度,「如果我哋同泛民政黨理念係一樣,𠵱家都唔使出嚟啦!」青年新政另一社區主任周世傑補充:「今屆選舉(年底區選)好特別嘅畫面係(參選的)傘後團體以地區為主題,過往(泛民參選)都係成個香港大包圍。」
面對本土議題成搶票定位,「香港本土」成員、立法會議員范國威指,樂見本土運動壯大,但他直言有隱憂,指除非是北區、上水等地方深受中港融合之苦的居民,否則區選層面講本土是有難度,「我唔係講個人榮辱,而係(本土派)輸咗、會俾人演繹為路線不獲認同」,令運動泡沫化,建議要有技巧地將當區居民利益與本土議題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