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婚姻破裂,令快40歲的運動醫學醫生陳凱輝陷入困局。是泰拳令他重拾鬥志,去年中將經營七年多的診所賣掉,今年三月起埋首備戰,每周練足六日。明天火併菲律賓對手的泰拳比賽,無論輸贏,他最想證明給兒子看:「任何年紀都可以追尋夢想。」
記者:徐嘉華
攝影:伍家亮
場地提供:銅鑼灣FFG
陳凱輝(Raymond)05年曾上過報──當年一場「專業人士腰帶賽」,他跟一位律師打成平手。眼前身材細小(5呎6吋高)但健碩,脫下醫生袍似拳手多過醫生的他說:「10年前那場比賽,印象很模糊了。反而這些年來,我做過超過100場搏擊賽事的駐場醫生,加深了我對拳賽的認識,包括踢中對方時可能引致的受傷程度。」中三已到蘇格蘭唸書的Raymond,獲英國登地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亦曾在英國、澳洲及香港三地修畢運動醫學有關的碩士;香港不敗拳王曹星如首幾場職業賽,亦由他出任駐場醫生。
離婚後重拾荒廢志業
02年Raymond由英國畢業回港後開始學泰拳,主要keep fit之餘,也鍾情泰拳比西洋拳更全面,用齊拳、腳、踭、膝各部位。不過,自那場專業人士之戰後,Raymond因兼顧工作及家庭,只維持每周練拳兩日;直到去年初離婚後,他決心重拾拳套:「今次再打泰拳比賽是想重拾鬥志。過去三個月,我當自己是職業拳手,一星期練六日、每日四小時;其實練拳跟做醫生一樣,都要好專注、好有恆心,不怕悶,還要不斷增值自己。」
已立遺囑身家留兩兒子
明日出戰59公斤級的三回合盃賽,對手是32歲泰拳教練古士文,去年起跟隨李耀東師傅練拳的Raymond說:「相比醫生做手術,泰拳比賽有更多不明因素;手術大多在控制範圍內,但打拳時很難預測對手的臨場反應。」對於10年後再上擂台的心情,Raymond笑言:「心情沒有太特別,打死罷就。已立了遺囑,全副身家給予兩位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