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健籽】藥石亂投超騎呢 十年自毀創科夢

【科健籽】藥石亂投超騎呢 十年自毀創科夢

【科健籽:趣味科普】

近日鬧得熱烘烘的創新及科技局,究竟葫蘆裏賣甚麼?有的說港府在商務及經濟發展局下早有一個創新科技署(前朝為工業署),為甚麼還要架床叠屋,莫非真如議員相信,弄個局出來就能讓年輕人上樓有望、多了上游機會嗎?若說得這麼容易,何不更直截了當弄個局幫年輕人上樓呢?既然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也有膽量成立,拿公帑辦個年輕人上樓發展局,一點也不為過。

創科局可以做甚麼,背後究竟是真心膠還是另有狼子野心,真的要看清楚問清楚。多年來,梁振英都說發展不能依賴市場,因為市場也有失效的時候,所以拋了一大堆官產學研的術語,要以大政府姿態推動科技發展,這個是說的容易做的難,香港回歸後只是一項項大白象工程,所有大龍鳳都是騎呢荒謬得啖笑,回顧對港府是完全失去信心,亦遑論甚麼署甚麼局了。
首先當然是有五星酒店、座落迷人鋼綫灣、臨海優質地皮的數碼港,港內有景色怡人水池和公園,閒來還會見到人們在池邊吹吹口琴,一個科技包裝的地產項目。要不然就讓我們看看,那個佔地22公頃,飽覽吐露港景致的假日好去處科學園,適合一家大小在裏頭踩單車逛市集,會所還有游泳池健身室健康舞室,設施可謂應有盡有。科學園大興土木,一期又一期的擴建,當年光纖之父的高錕,相信透過租戶的群聚效應,可以激發無比創造力,造福人群。不過言猶在耳,政府大力推動的半官方研究所,並未受惠於園內的協同效應,最後更要解散離場。

一個架床叠屋的創科局,最後都是浪費公帑而已。

十年數手指 科研成鬧劇

大家還記得董伯伯在回歸後不久,就矢志要把香港變成中藥港嗎?去年陳鉅源於新地高層貪污案中透露,董伯伯原來曾要求新地協助研究中藥港的可行性,後來遭到唾棄,計劃胎死腹中。通常政府越是雄心萬丈搞創新,創新卻離它越遠。董伯伯當年死心不息,中藥港搞不成也罷,2001年成立了賽馬會中藥研究院這半官方機構,中藥港借屍還魂成了小小中藥院,選址科學園,面積六千四呎,還有實驗室。得到馬會資助和醫學界支持,本來皆大歡喜。不過十年寒暑過去,都是在數手指,中藥院十分慳家,馬會給的五億元捐款,只是花了一億多,還未見到有甚麼成果就出現內訌,創新科技署還要處理當中的人事鬥爭。立法會檢討報告指出,臨解散前員工集體投訴管理層管理不善,總裁又不滿員工公開投訴內容,報警向法庭申請禁制令,結果廿四名員工中,九人集體辭職,科學研究變成鬧劇。報告指摘中藥研究院朝令夕改,一時說要中藥標準化開發產品,一時又說要支援本地中藥行業,最後埋單計數,共花了一億的十八個項目中,三個爛尾不說,另外只有十個真正完成,平均一年才完成一個,成效不可謂不低。中藥院蹉跎了十年交白卷,無藥可救要解散,足見甚麼官、產、學、研全是空談,港府根本無能力推動中藥科學化,而政府還要架床叠屋,在現有的創新科技署上弄個創科局,只是繼續癡人說夢,徒惹是非,還哭喪說每年只花三千萬公帑,怎麼聽都不覺得有說服力。若然用得其所,三億都值,否則以此等腳色來管理,三元都嫌多了。

參考資料:
「香港賽馬會中藥研究院全面檢討報告」立法會CB(1)2099/10-11(01)號文件
( http://www.legco.gov.hk/yr10-11/chinese/panels/ci/papers/ci0419cb1-2099-1-c.pdf )

記者:陳以恒
編輯:李寶筠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