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籽】逃出香港 移居台灣的理由

【旅遊籽】逃出香港 移居台灣的理由

【旅遊籽:浪跡遊蹤】
港澳居民獲台灣居留的人數,由2011年近2,500人爆升到2014年近7,500人!香港人被樓市、藥房、自由行與霸權壓得透不過氣,大家總是不滿現實,每個人都想逃走,但又不知道逃走了會變得更好還是更差,所以又停在原地。其實,大家大可以把生命看成一幅畫布,在上面塗顏色,試試感受不同色彩。跑到台灣,除為那簡樸熱情的人情味,寬闊的居住和思想空間也令人嚮往。在台灣,你可以找到一口享受生活的空氣。

充實人生 搬盡家當的傳媒人

這裏是Conney一直渴望、完全由她自主的空間。

7月1日,在花蓮市中原路只得電單車和買餸阿嬸經過的一條靜靜巷子,來自香港集手作小店、展覽場、民宿、小食店、二手店於一身的「手井」正式開幕。外面烈日當空,小店門口是台灣老房子的騎樓長廊,擺了整列綠色植物,中間還擺了張小木椅讓路人休息。入門,超高樓底吹入陣陣涼風,Conney坐在對正門口的小梳化嘆芝士,好「疏肝」啊。
Conney這個出走念頭醞釀超過一年,身為傳媒人的她生活雖忙碌,卻樂於當一顆大公司的小螺絲,一切安穩能掌握,但她隱隱覺得,人生結構不該是一條清清楚楚的直線,而應該由多個不同企劃合併而成,體驗不同生活才叫充實人生,「香港人放假就撲去旅行,其實你生活滿足,就不會有這個念頭啦。」雨傘運動時Conney毅然辭工,跟四位朋友合資四萬元,在花蓮租了一座樓高五層的小房子,「我看到好多有勇氣的人,大家沒想過結果行不行,他們給我們的力量就是,你要相信你的信念。當你這麼捨不得香港這麼喜歡香港的時候,你竟然離開香港,就證明出走台灣,對你現階段的生命很重要。」

民宿在距離市中心遠一點的中原路,靜中帶旺。

台灣人最喜歡這小小的港產零食角,房東特愛嘉應子。

她希望把香港的手作帶來花蓮,跟這邊的手作文化作交流。

十分鐘時間 抱抱太平洋

在香港時,Conney跟朋友在新界東北學耕種,喜歡花蓮,因為最接近她心目中想要的生活環境,「花蓮跟大自然很接近,只要十分鐘,你已能跑到太平洋岸邊;坐在露台望向薄霧圍繞的中央山脈,從早到晚都有不同風景。這只是個小鎮,生活網絡及方式好簡單,人和人之間好接近,我就是想要這樣的生活。」偶然認識到這裏的房東,她在1月來到花蓮,把整個九龍城的家當都搬了來花蓮,她形容過程像摩西過紅海,「原來我東西太少,運輸公司要幫我找個未填滿的貨櫃『集運』,好多公司不肯接。」她把小房子原有的東西都拆掉,變成全白的畫布,重新裝上喜歡的元素。裝修小房子,比之前一星期出版兩本雜誌的地獄日子還辛苦,連幫她畫畫的藝術家也瘦了一圈,「一睜開眼,腦子就開始load data,要買甚麼床單甚麼床褥有沒有超支要不要自製桌椅……有次回來累得伏在床邊就睡着了。」過程中她重新認識到自己,職場打滾多年,原來EQ不如想像中好,很躁底;原來自己好多生存技能都不會,現在幾乎學會裝電線裝燈泡了。然而因為能自主,即使忙碌,心情怎都比在港時安定滿足。房東知道她喜歡雞蛋花,竟趁她回港過年時,跟鄰近餐廳要了根雞蛋花枝,之後移植到她家對面的停車場送她;她把搬家時搬來的大量紙皮送給拾紙皮的老婆婆,婆婆竟送她兒子釣的三條魚作謝禮,「辛苦之中,我覺得這是生活中幸福的事。」

Conney很喜歡這信箱,用泰國回收木條製作。

Conney帶來香港的陶瓷蘋果,點綴小房子。

港式零食角 最受歡迎

小房子地下一層賣香港手作精品,二樓是休息空間及展覽廳,定期展出香港藝術家的作品,三樓起是三間民宿小房間。店裏最受台灣人歡迎的竟是零食角,擺滿香港才有的特色零食,未來她還準備弄雞蛋仔、餐蛋丁,原來台灣沒有餐肉罐頭,沒有三花腸仔罐頭,沒有羅拔臣啫喱仔,餐蛋丁的「餐」、腸仔菠蘿的「腸」,凝結的啫喱仔,都嚇得台灣人一陣陣。
她總叫這裏做「空間」不是「民宿」,因為裏面隨時有她忽然想到或現在想不到的事情發生。比起台北跟宜蘭,花蓮的民間創作氣氛還未盛行,所謂「藝術」統統都跟旅遊及原住民有關,她的房東就是希望她帶動花蓮的創作氣氛,把房子租給她們,並幫忙她們熟識花蓮生活。

花蓮不流行逛街的街客,這裏的人會特意開車去看喜歡的店,所以街道比較寧靜。

五樓大房連小露台,沒有香港的屏風樓,空氣特別清新。

手 井
台灣花蓮縣吉安鄉中原路1段227號
(886)965 414 701

平租巨舖 六個拉花的少年

Conney在花蓮的生活才剛起步,而大約四年前,六位在香港、美國及各種世界拉花大賽得獎的少年楊曜暉(Kim)、何景豐(Anson)、古天朗(Bruno)、鄧仲恆(Lincoln)、蕭奕霆(Ted)和劉狄洭(Noddy),曾成傳媒訪問焦點。他們想過在香港開咖啡店,但當時即使是上環一間只得20平方呎的小店,月租也要五萬元,Ted:「除非是大集團,否則沒可能租得起又賺到錢,我們沒有再在香港找其他舖位,直接考慮往台北。」三年前,他們在台北開咖啡店「Artista Perfetto」闖一闖,Lincoln愛上這裏的生活及喝咖啡的氣氛:「香港人生活節奏急,較少時間慢慢坐下來品嚐一杯咖啡,台灣人有較多時間喝咖啡或欣賞一杯咖啡,他們甚至在家中種咖啡豆,很講究咖啡的不同香味。」
店子在台北著名文青聚集地東區,鄰近誠品,租金自然較高昂,但千多二千平方呎的舖面面積,還連店外一片小花園,月租不過約五萬港元。六人共投資了百多萬,花二十萬買了部咖啡機,街坊鄰里知道巷裏來了幾個外地年輕人,怕他們穿不飽吃不暖,愛心湯水少不得,有晚冬天寒流突襲,員工的家人居然特意送來棉胎送暖。Ted:「坦白講,生活一定是台灣開心舒服, 香港太細、太多人了,雖然最後還是會回香港的。」

Ted總有一天回香港,現在一心把咖啡店經營得好。

Lincoln喜歡台灣的生活環境,願意一直住下來。

舉辦課堂 做比賽評審

雖然現在只剩下三位同伴長駐台灣店子,另外三位已經回香港發展,但因為他們把新的拉花技法帶來台灣,好些拉花大賽都會請他們做評審,他們也不定期在店裏辦拉花課堂,教人拉花技巧。
雖說台灣人老實純品,但人生路不熟總有碰壁的時候。咖啡室開張後一段日子,他們跟當地人聊起,才發現裝修費被多收了近40%,真是肉痛都來不及了。生活與旅行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他們拿在港賺的錢來台灣尋夢,三年了,賺的、花的都是台幣,一樣是標價四、五十元一個飯,實質卻是港元與台幣之分,四倍的差價,來台三年,住新界的 Lincoln每次回港都感慨:「香港人來台灣旅行當然覺得台灣東西好便宜,但若說想在台灣賺大錢或想賺錢回香港用,把收入除四,就……別玩了!」過怎樣的生活,在乎你怎麼捨棄與選擇啊。

先倒奶後畫花,他們帶來新拉花技巧。

店子佔地過千呎,可同時做展覽空間。

Artista Perfetto咖啡店
台北忠孝東路四段553巷6弄15號
(886)2 2763 7002

TRAVEL MEMO

簽證:持BNO及特區護照,在香港出生或曾到過台灣,均可在網上免費申辦簽證。
網址: http://www.immigration.gov.tw
機票:即日起至8月17日向指定旅行社訂票,並於7月30日至8月24日前出發,香港航空來往香港及台北經濟艙來回票價$1,000起,未連稅。查詢: http://www.hkairlines.com
交通:由台北火車站乘火車往花蓮,每程約$110起,需時2小時10分鐘。查詢: http://twtraffic.tra.gov.tw/twrail/
匯率:1港元約兌3.95新台幣

鳴謝:香港航空、花蓮養殖/休閒協會

記者:陳慧敏
攝影:潘志恆
編輯:陳漢榮
美術:利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