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仔利東街,又稱「囍帖街」的重建項目「囍匯」,即將竣工。這個香港市區重建歷史上最具爭議的項目,住宅部份今年較早前開始入伙,而那設計裝扮歐陸「假古董」的商場,亦會於未來兩三個月開業。
據知,市區重建局高層明白此項目極具爭議性,住宅入伙,商場開幕將惹來不少示威批評,故決定放棄較早前為人詬病,擬為項目街名改名為「囍歡里」的構思,沿用利東街舊名,不再「囍歡里」。
但這樣做並不能掩飾這重建項目的荒謬和不合理。市建局2003年宣佈重建利東街,2004年以實用面積每平方呎4,000元收樓,趕走千多名住戶商舖,拆散人家家園收樓,然後招標由信和及合和合組的財團投得。發展商之後用盡規例所限「發水」建成16呎懸棺式露台,一梯15伙的高級劏房奇則單位,從而將項目樓面面積由343,249平方呎倍增至832,567平方呎,並於2013年以每平方呎23,000元開售,實現「建多一倍,賣貴四倍」的「成績」。
根據市建局、信和公告、年報和招標文件,利東街項目總投資額為83億元,以項目共售1,299單位,每呎23,000元計算,總銷售達166億,即賺了一倍。這還不包括商埸租金每年逾二億元的收入。而根據合作協議,只出資18億收樓的市建局,項目收入估計達52億元,盈利34億元,回報近兩倍。
可笑的是,當年以4,000元收樓時,市建局曾經說項目將要虧蝕3億元。
還記得當年市建局口口聲聲說項目是為了更新舊區,遷出的喜帖印刷商戶他日可以重新回來經營嗎?據街坊告知,現時只有兩、三個當年利東街商戶會回歸利東街,其餘商號大都是外國大品牌或連鎖店。
當年負責重建的市建局前行政總監林中麟和執行董事林筱魯,現已被委任為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大有可能用同一套方式思路發展這港人最後一片淨土。而建設囍匯這十分醜怪,扮歐洲「假古董」項目的是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當年該行有一名星級建築師,叫黃錦星,即現任環境局局長。
看了這些,大家還能「囍歡里」嗎?
陳情
資深傳媒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