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水恐慌】
【本報訊】鉛水風波爆發半個月以來,政府一直將肇事源頭焦點放在接駁食水管的焊接物料,迴避外界對食水管的質疑。《蘋果》日前委託水務署認可供水系統化驗所,抽驗啟晴邨及水泉澳邨兩個分別血鉛超標及水辦超標單位的食水管,結果顯示兩樣本金屬分別含鉛11.1ppm及6ppm,並同時驗出喉管含有比鉛更毒的致癌重金屬鎘及鎳。水務署指只要喉管雜質少於0.1%就無問題,但有學者擔心喉管的金屬雜質已滲入食水之中。
記者:李雅雯
本報抽驗的食水管來自啟晴邨賞晴樓高層一個單位,單位住戶的7個月大男嬰早前被政府驗出每百毫升血液含鉛量8.62微克鉛,超出5微克上限。另一個水泉澳欣泉樓單位,早前被新民主同盟抽檢水辦測試,水辦在放水5小時後,化驗結果含鉛量仍超標準,達11微克。本報委託持牌水喉匠截取廚房內的食水喉管,再交由水務署認可的佳力高試驗中心進行化驗。
驗出鎘及鎳等重金屬
研究人員先將兩個水喉樣本清洗乾淨,洗走可能滲存的焊接物料及雜質,取得適量金屬樣本後,以國際認可的金屬含量測試儀「火花發射光譜儀」(Spark-OES)量度水喉管的金屬成份。結果發現,啟晴邨及水泉澳邨的食水管樣本都含鉛,啟晴邨食水管含鉛量比水泉澳邨高,啟晴含鉛11.1ppm,換成百分比是0.00111%,水泉澳邨含鉛6ppm,百分比是0.0006%。房署署長應耀康早前稱,公屋合約條款列明承建商水管和焊物料不可含鉛,但本報化驗的兩邨食水管都顯然不是零鉛喉管。
食水管樣本除了含鉛,亦驗出早前政黨化驗水辦含有的兩種致癌重金屬鎘及鎳。啟晴樣本鎘含量達2.5ppm,鎳含量8.5ppm;水泉澳樣本鎘4.7ppm,鎳含量4.8ppm。樣本亦驗出其他重金屬,包括銀、鉻、砷等,啟晴樣本含量由1至8.2ppm;水泉澳樣本則由0.7至3.2ppm。負責化驗的佳力高高級經理鄭志輝指出,兩個食水管的銅含量達99.95%,符合《水務設施規例》規定及本港供水系統使用的銅喉符合歐盟標準(BS EN1057)。
但鄭稱水務署指引只列明監管食水銅管是否達標準,惟忽略餘下約0.1%重金屬雜質,是否含鉛及其他致癌重金屬。水務署並沒有抽驗金屬含量,只靠業界根據指引自律,難以保證全港大廈的食水喉管符合政府指標,「有其他金屬物質滲漏唔出奇」。
學者憂雜質已滲食水
自鉛水事件爆發後,水務署於上周初才向業界發通函,要求新安裝的供水系統,包括水喉管採集水辦化驗,要符合水務署列出鉛、鎘、鉻及鎳的水辦標準。房署回覆稱,有定期監察總承建商按合約要求完成食水供應系統安裝工程,但不包括檢驗水喉及接駁位是否含鉛,房署已跟進事件。
浸大生化系教授黃港住認為,本報化驗的食水管分別來自啟晴邨血鉛超標戶及水泉澳邨的鉛水超標戶,令人擔心喉管的金屬雜質已滲入食水,建議應再進行水管浸水測驗。香港專業教育學院食物及營養科學課程主任方麗影指,是次驗出水管中鉛及重金屬的含量屬輕微,「居民買個好啲嘅濾水器,飲番多啲乾淨水,身體就會將啲污糟嘢排走,唔使太擔心」。
民協亦化驗了同樣是中國建築的長沙灣邨水喉管樣本,鉛含量1.69ppm,而瑞安承建的葵聯邨水喉管樣本亦含鉛2.51ppm。
水務署副署長黃仲良昨表示,按法例要求,喉管含銅量要達99.9%,若喉管雜質少於0.1%,仍是法例容許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