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啟晴邨及水泉澳邨兩個單位食水喉管被驗出含鉛及致癌重金屬。涉事單位戶主黃太坦言感詫異,批評政府拖字訣,「(政府)一直話會追查源頭,點解唔一早驗水管?做法好有問題」。
黃太7個月大幼兒早前被驗出血液含鉛量超出上限,獲通知今日接受智力發展測試;另一個6歲女兒仍未獲安排驗血,「好擔心,考慮自費驗血」,現時他們只敢飲用礦泉水。另一涉事水泉澳邨單位戶主翁女士說:「𠵱家連水喉管都有,仲多咗致癌金屬,政府要快啲換喉,搞到居民好擔心。」現時她購買蒸餾水給3歲女兒飲用。
房署署長被指偏幫中建
長沙灣邨近日也被驗出水管和焊料含鉛,但政府昨公佈免費安裝濾水器的屋邨並無包括長沙灣邨,居民陸先生不滿政府大細超,「如果3條邨都裝,我哋邨都應該裝番,因為公平啲」。他狠評房署署長應耀康無為公屋戶發聲,「佢冇幫我哋公屋講嘢,幫嗰個中國建築講嘢,佢做署長係邊個出糧?」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教授韓錦倫指,孕婦及幼兒較成年人吸收更多水份,如血液積存過多的鉛,便要立即停用涉事食水,身體會於1個月後慢慢排出體外。腎科專科醫生蔡堅提醒,鎘及鎳等重金屬會在人體內慢慢累積,較難排出體外,當中以鎘的毒性較高,除有機會致癌,也會影響器官功能,應避免接觸。
■記者李雅雯、梁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