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多次爆毒魚風波

港多次爆毒魚風波

【本報訊】本港先後經歷多次孔雀石綠風波,首次發生在2005年8月,內地出口的鰻魚食品被驗出含有可致癌的孔雀石綠。當時食環署被揭發一向沒測試鰻魚及相關製品是否含孔雀石綠,食肆及超市紛紛停售。

超市街市檔均中招

市面陷入毒魚恐慌,政府先後抽驗的進口淡水魚和鹹水魚樣本均含孔雀石綠,包括加州鱸、生魚及青斑等。時任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只叫市民「食少啲」。時任特首曾蔭權為安撫魚業界,更擺下淡水魚宴,挽回巿民信心。翌年本港再爆發毒魚風波,內地多寶魚、桂花魚等驗出含孔雀石綠,由於內地不滿本港對輸港淡水魚的衞生要求,自行宣佈停止淡水魚供港。
除了活魚,食物安全中心在2008年於多個食肆魚肉樣本中也驗出孔雀石綠,包括當時稻香集團屬下的「鍾菜」及荃灣標記粥麵飯店等。而中心對上一次公佈抽查樣本含孔雀石綠是2012年7月,百佳、惠康、Taste奧海城分店及一個街市魚檔,分別驗出有內地桂花魚及泰國青斑樣本含孔雀石綠。
■記者王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