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嘴刁評台】
拉麵迷最開心的,是日本拉麵店登陸香港;最擔心的,也是日本拉麵店登陸香港。生怕在日本吃過的滋味回憶回港後變成泡沫,生怕本來垂涎欲滴的寶號變成黯淡無光的名字。登龍街。拉麵戰場。群雄割據。剛剛又有來自廣島的過江龍Bari-Uma進駐,實力如何,率先試試。
日本不同地方都有自己的拉麵特色,廣島拉麵風格承襲九州,跟九州一樣以豬骨湯底配幼麵為基準。Bari-Uma也一樣,以豬骨湯拉麵為王牌,更聲稱擁有「最強濃厚豬骨湯」。可是呀,要一碗拉麵原原本本移民到另一個地方,絕非易事。麵、湯、叉燒,稍一不慎就可以差天共地。試一試Bari-Uma香港店的出品,嗯嗯,倒是跟廣島店有八九成像真。
叉燒厚切一厘米
Bari-Uma是廣島規模最大拉麵店,在當地有16間分店,Bari-Uma打從一開始便決心做特許經營,除日本當地,在新加坡、印尼亦有分店。這倒成了優勢,因為最難搞的湯底都是由日本總部煮好再真空包裝運到每間分店,確保味道一樣。他們的湯以蔬菜、雞腳、豬骨熬超過十小時,不加防腐劑並加入特級醬油,是豚骨醬油湯底,喝起來有濃郁豬鮮味,帶點膠質,質地較濃稠卻不會太鹹,上面泛着一層薄薄豬油,肥,卻好香。是否最強我不敢說,但的確幾強勁,能跟豚王之輩拗手瓜。
叉燒則用上腩肉部份,特別在厚切,有近一厘米厚,上碟前還先輕輕炙過,帶點燶邊焦香,香味更濃。碰巧遇到少年食神Michael來吃麵,他也大讚這叉燒比平常白雪雪的香得多。麵條方面得分亦高,用上日本小麥粉、日本的製麵機每天在店內製麵,22號麵條(麵條分有8至28號不等,數字越大,麵條越幼),比一蘭用的24號稍粗一點點,更有咬口,掛湯能力不俗,值得一試。值得一試的還有雞湯拉麵,本來是方便進軍東南亞的口味,卻意外地做得不錯,百分百以雞熬製的湯底,濃郁但不過鹹,味道像媽媽煲的雞湯一樣。
Bari-uma
銅鑼灣登龍街28號永光中心地下
記者:陳詠敏
攝影:許先煜、鄧鴻欣
編輯:陳漢榮
美術:利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