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本欄討論球員名字繙譯問題,這次談談體育用語繙譯。先問大家:英語中「late tackle」一詞,講波時怎繙譯才好?香港足球很多術語如「恰西」(offside)、「勾西」(outside),「窩利」(volley)等都是直接將英語音譯。華人自「鬼佬」接觸足球,出現這些搞笑繙譯大家也接受;但近年多了在媒體看見「背靠背」這詞,我卻認為非常難頂!
可能大家都知這是「back to back」的意思(即連續兩場/次),或許部份體育記者看得太多英語材料,寫中文時有意無意「生產」了這「怪胎」。但如此直接意譯,會否太突兀?看此例句:「利物浦(圖)剛『背靠背』擊敗曼聯,令雙方「頭頂頭」(head to head)記錄追成平手,未知朗尼在『地標戰』(debut)能否助曼聯獲勝?」這還是「中文」嗎?
評述跟寫作一樣,我希望盡量做到不中英夾雜;但一些外國文化較強的運動,部份用語卻像永不能找到合適的繙譯,如網球中「Match Point」可譯作「決勝分」;但「Set Point」怎辦?「盤決勝分」?「盤點」?百貨公司咩!還是直接用英文「Set Point」才最為接受。至於前文提到的「late tackle」,我想過「遲來攔截」、「遲到鏟截」,全部諗完都不敢開口;後來聽積sir曾偉忠說「遲出腳的攔截」,腦子才「叮一聲」:「係喎!」
方栢翹
now足球評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