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土地用途或違公契

改土地用途或違公契

【本報訊】香港興業提出的發展計劃進取,首方案或可製造900多萬呎樓面面積,修訂的新方案亦可提供近100萬呎樓面面積,並為發展商帶來147億元收益。興業提出的首方案建議將發展密度提高一半,按現時的發展總綱藍圖,愉景灣單是住宅用的准許樓面面積就有1,884萬呎,提升五成將提供額外942萬呎住宅樓面。
至於涉及改劃用途的新方案,其中一個擬改劃的6F區是愉景灣第三期寶峰西面的一片山坡,面積8,300平方米(約8.9萬呎)。根據愉景灣的分區計劃大綱圖,6F區現時用途為「其他用途(員工宿舍)」,不過地皮一直未有發展,現時只是一片濃密的樹林。

發展商可獲利49億

另一個興業有意改劃用途的10B區,現時是稔樹灣服務區,面積50,950平方米(約54.8萬呎),是一塊長條形臨海地皮,北接愉景灣遊艇會。
中大未來城市研究所副所長姚松炎分析,政府着力發展東大嶼山,並計劃提升該區密度,可能會傾向於接受興業的發展申請,以配合政府的發展方向。就改劃用途的新方案,他以樓價每呎15,000元估算,98萬呎樓面面積將帶來147億的收益;假設建築成本、其他成本和純利各佔呎價的三分一,發展商將可獲49億元利潤。
愉景灣區議員容詠嫦反對計劃,指愉景灣的規劃原意是容納約2.5萬人口的低密度住宅區,有關計劃違反規劃原意之餘,愉景灣的基建亦無法承受大幅增加的人口。她又指愉景灣的公契已將整個愉景灣地段分成25萬個不可分割業權份數,份數的用途和比例均有設定,將公共設施改作住宅,做法或違公契。
《蘋果》取得的政府文件,亦指出有關發展可能「改變愉景灣的發展概念」,或須行會批准。容詠嫦指行會成員查史美倫是香港興業查家成員,擔心有利益衝突。
■記者林偉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