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周報道梁振英訪問北京時隻字不提張德江挺梁,在香港引起諸多猜測。更令人意外的是,新華社周日又刊出曾俊華的專訪,盛讚擔任財政司司長8年的曾俊華「對香港乃至全球經濟的運行富有卓見」。新華社是中國官方通訊社,也是中共喉舌,在報道香港兩大政治人物時如此「大細超」,其間的褒貶揚抑所釋出的強烈訊號,值得細細解讀、回味。
6月29日,亞投行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成立儀式,習近平主動與曾俊華握手已引起關注。亞投行與「一帶一路」不只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更是中國未來國際政治、外交的軸心,曾俊華能出席亞投行成立儀式,能接受新華社專訪大談「一帶一路」帶給香港的機遇,自然是沾了國際金融中心香港財爺身份的光,但要獲習近平握手、要獲新華社專訪,那還要看個人道行。
新華社讚曾富有卓見
本月13日,梁振英到北京拜會張德江後,自稱張德江「充份肯定」和「十分滿意」他、特區政府和政改三人組的工作。北京為促成政改方案通過,花費無數人力物力,結果方案以8票贊成、28票反對被否決,梁振英、張曉明可以諉過泛民議員,但中共領導人真的「十分滿意」?這要讓支持政改方案的市民情何以堪?詭異的是,新華社當日的報道,完全不提張德江與梁振英見過面,讓「十分滿意」變得「十分尷尬」。
6日後,新華社刊出曾俊華的專訪,不乏溢美之辭,稱他「對香港乃至全球經濟的運行富有卓見」,推崇他的網誌就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發表的見解。這次詭異的是,香港各大報章都報道新華社專訪曾俊華,但只有一間報紙提及「富有卓見」的讚譽,反而,《深圳商報》等內地報章轉發新華社通稿時保留了「富有卓見」一詞。
新華社如此褒曾抑梁,是否為梁振英提早落台、為曾俊華接棒造勢?站在不同的立場,還是可以有不同的解讀,但無可否認的是,曾俊華擁有三大優勢:一是曾俊華對香港經濟運行、發展的思考,就算不是「卓見」,也不是梁振英所能比擬的。葉劉淑儀譏諷曾俊華只是好掌櫃、沒有宏觀策略,但新華社的專訪同樣摑了這位特首寶座熱心人一巴掌。更何況,香港的重大基建、財金政策都不能不配合中國的戰略,哪來宏觀策略?中共需要的正是一個好掌櫃。
梁諉過傳媒劣性不改
二是曾俊華與傳媒的互動較為良好,他5月在香港記協年會晚宴致辭時的風趣,不是梁振英可以做得到的。梁振英與香港記者早在1990年代初香港預委會頻頻在北京舉行會議時已結下恩怨,失去了記者的信任。不獲媒體信任的公眾人物,怎可能在政治上有作為?梁振英這次在北京還公然指摘香港傳媒「造謠成性」,可見其劣性不改。
三是曾俊華道德風評較佳、為人較溫和,不似對外收受澳洲公司巨款、對內只識鬥爭哲學的梁振英那般受質疑。梁振英最擅長的只是語言偽術,他上京之前急急忙忙約晤公民黨、民主黨,根本沒有特定議題、共識,結果到北京向中共領導人滙報及見傳媒時就厚顏說,主動提出改善行政與立法關係是表示了他的誠意,接着就要求泛民正式放棄不合作運動。
梁振英既無力達成2017一定要得的政改,又無力推動經濟民生發展,只知諉過泛民議員、諉過香港傳媒,還要自誇中共領導人十分滿意,結果引致新華社公開褒曾抑梁。中共發出如此強烈的訊號,不只是對梁振英的敲打、對幕後的中聯辦的敲打,也是向被梁振英欺壓的泛民、傳媒釋出善意,而且對親共議員、政團來說,現任特首既然有可能提前下台、下任特首既然有競爭機會,更加是時候洗心革面,做些讓市民滿意、讓北京滿意的實事,而不再是只知跟着梁振英轉、跟着喊口號鬥泛民鬥傳媒。
周一至周六刊出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