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任天堂流淚

財經評論:任天堂流淚

《任天堂流淚》除了一首流行曲外,也是很多遊戲機迷近期傷感的寫照。任天堂社長岩田聰月初病逝,在機迷心目中,他彷彿伴隨着任天堂以往的豐功偉績,一起走進天堂。
任天堂在80及90年代,伴隨着日本經濟起飛而崛起於全球,稱霸電視遊戲界別,相信很多資深機迷當年都有玩過「紅白機」或者「Game Boy」。直至千禧年代初,行業競爭加劇,特別是微軟挾大量資金進入市場,令電視遊戲界逐漸成為任天堂、索尼及微軟三國鼎立的局面。
當時任天堂就仿如三國中的蜀國一樣,勢頭最弱。不過,創辦任天堂的山內家族成員、第三代社長山內溥慧眼識英雄,退休時選中了有如孔明一樣的岩田聰作為社長接班人,成為任天堂首位非山內家族成員出任社長。

岩田聰帶領進入中興時代

開發遊戲出身的岩田聰在2002年接任社長時,的確要面對一個比較艱難的時刻,但他任內成功以「擴大玩家人口」的方針,對出多項新產品,包括NDS、3DS及Wii等,為任天堂殺出血路,任天堂一度進入中興時代。
可惜,正如孔明都有下錯決定的時候,岩田聰之後面對另一道高牆:智能手機的挑戰時就錯失了帶領公司再進一步的最佳時機。當微軟和索尼已紛紛積極進軍手機遊戲領域時,任天堂起初仍固守家庭遊戲機的本業。
除此以外,其新款家用機型Wii U未有明顯升級,當早前擴大玩家人口得來的新客戶都已經進入了「一人一智能手機」的時代,或者利用平板電腦上網時,任天堂開始失去了競爭力。
雖然,任天堂近期已表示會開始沾手手遊市場,但明顯已錯失最理想時機,而岩田聰亦發現自己患病,最終更壯志未酬便英年早逝。
一間企業或一個行業敵不過時間洪流而式微的故事,其實多不勝數。岩田聰平時掛在口邊的名句:「在卡片上我是公司社長;在腦海中我是遊戲開發者;在心裏我是遊戲玩家」,其實更代表行業發展。以往遊戲業喜歡大堆頭製作,管理亦着重營運和計算;但現在一個小程式、小遊戲,配合手機平台已能令人創業置富。畢生醉心於遊戲開發的岩田聰,若生於現今這一代,可能會工作得更稱心如意。

記者:陳智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