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舊媒體人不知道的市場現實 - 利世民

利字當頭:舊媒體人不知道的市場現實 - 利世民

「是廣告業跟不上!」不只一次聽到有舊媒體人如是說。
新舊媒體,我都做過。坦白講,我一直都覺得,這個行業當中,無論是media buyer抑或sales,叻人有之,但也有不少尸位素餐者。在強勢媒體做sales,基本上是生意搵上門。但是到了經濟環境稍差,生意額回落,只要說自己條數好過對家,就自覺問心無愧。這種用別人表現來為自己定位,是香港風俗,只好見怪不怪。
至於media buyer,我認識得比較深入,是網站的。簡單講,網站的media buyer每年會開給網站一個最低保證收入,然後就在包攬了網站的廣告來做。曾幾何時,新聞網站仍然是媒體公司的實驗室,可有可無,這些media buyer有一定的生存空間。可是,不要忘記媒體公司自己也有營業部,要跑數他們自有方法。我見過有媒體公司在七、八年前,大舉網媒化,尤其力攻手機,也同時將網站廣告的「主權回收」,一年內收入急升50%。
由傳統媒體轉到網上,成功例子多嗎?絕無僅有。壹傳媒,是極少數能夠將影響力由紙媒帶到網上,也可以算是有點利潤。當然,要是將內容成本也算進去,很難說是賺大錢。既然連壹傳媒尚且如此,其他媒體的環境,不容樂觀。
話說回頭,當年我還做新聞網站和手機程式的時候,已經有個疑問:「既然在互聯網上散佈資訊的成本可以說是零,廣告商為甚麼要用老方法,要花錢將廣告放在新聞旁邊?」事實上,最能吸引眼球的內容,除了新聞,還有各種古靈精怪的標題;所以在過去十年八載,網上越來越多像「李嘉誠廿二條人生法則」的機械式文章。
也有網絡僱傭兵游擊隊,四處貼文,難聽一點,跟「五毛黨」沒有多大分別。高手一點的,拍條搞笑的短片,置入式內容,又得咗!正路一點的大企業,也漸漸放棄了廣告,改為直接做相關的內容,務求直接影響消費者;這個新興行業,叫做Content Marketing。
說廣告業跟不上,只是舊媒體人的一廂情願,實情是市場跟媒體早就各走各路,跟不上的,是舊媒體人。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