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泰國副首相Pridiyathorn Devakula形容為stupid的克拉運河開鑿工程,早前被揭破是中國民族主義者製造的假新聞。對於如何在最少成本內獲取最多利益,從Devakula六月訪港時的言論略可看出端倪,曼谷早已胸有成竹,那即是與緬甸合作,興建Dawei(中文一般稱為土瓦)深水港。此港毗鄰安達曼海灣,若成功等於直接通往印度洋,比起經過馬六甲海峽,約可縮短兩千三百公里、四天時間,讓南亞、東南亞、中東、歐洲,乃至於非洲,都有了遠洋船運的新選擇,新加坡的噩夢才正要開始。
Dawei的發展計劃可謂一波三折。早在2008年緬甸就與泰國簽訂合作備忘錄,由泰國企業Italian Thai Development(ITD)公司負責規劃。2010年緬甸軍頭丹瑞(Than Shwe)訪華,宣佈說要參考中國深圳,設立第一個經濟特區,即土瓦特區,ITD順理成章獲得部份特區租約與專案管理。但到了2013年緬甸認為其效率不彰、無法成功招商,開發計劃一度停擺,雙方也鬧得相當不愉快。直至今年,第一階段的資金到位後,計劃才又重新啟動。跟着,在七月初的日本——湄公河高峯會(7th Japan-Mekong Summit)裏,日本宣佈投入巨額資金,形成三邊合作(不過其實在今年初便已議定)。
日方強調可持續開發成優勢
對緬泰來說,無論是在資金或技術上,都需要一個強大的盟友支援,而亞洲最具資格的候選人則屬中國或日本。在內比都方面,萊比塘(Letpadaung)銅礦喋血事件餘波未了,果敢種族衝突則激起緊張,這些事件背後都指向對中國的厭惡感。為了年底大選,軍政府暫時不會傾向與中國有更緊密的接觸。而在曼谷方面,自從軍政府違憲執政,受到西方些許抵制後,雖和中國越走越近,但受到的國內外壓力亦越來越大,遣返維吾爾人以討好中國的決定,讓外界撻伐達到最高潮。在此情勢下,原先預定向中國購買潛艦的決議也只能暫告中止。轉向與在捍衞人權較為晦暗不明的傳統友邦——日本進行合作,不失為一聰明策略,至少能緩和西方反感,又可以得到日本歡迎。
更引人注意的是,日本在此次會議中提出所謂的新東京戰略(New Tokyo Strategy 2015 for Mekong-Japan Cooperation, MJC2015),今年共挹注緬泰越寮柬五國七千五百億日圓。內容包含四個支柱:不只着眼於基礎建設等硬體,日本更以軟實力作為後盾,要協助培養東南亞諸國的人力資源等軟體。此外,強調可持續性的開發,像是水土保護、氣候變遷等,都是未來不可或缺的方向。日本提出多元的合作架構,政府對政府只是最基本的部份,亦要結合非政府或非營利組織、私人部門,甚至國際組織一起研擬計劃,較容易獲得當地人民的認同與合法性,減少開發時帶來的抵抗成本,而這正是中國目前無法達到的手段。隨着亞投行成立,之後日本加亞開行VS中國加亞投行的競爭將漸趨白熱化。接受援助不只是考量金額多寡的經濟問題,同時也涉及國家發展的政治問題,換言之,並非捧錢上門,人家就得鞠躬接過,有時還需考慮是不是飲鴆止渴。相較於日本,一帶一路的霸權象徵,將構成先天性的結構限制;中國的不透明與不可持續性開發,將構成後天性的戰略失誤,這些都有助於日本在東南亞持續生根,成為難以撼動的力量。
徐子軒
獨立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