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比較】
市場估計投資者可穩獲兩手通脹掛鈎債券(iBond,4228),「好息者」若有意加強定息收入,可於二手市場買入,並持有至到期,3年回報約8%。
假設投資者以溢價104元買入一手iBond,即成本為1.04萬元,並持有3年至到期,政府會以1萬元回收債券,即投資者之額外成本為400元,相等於市場估計的首年iBond派發利息金額,可抵銷投資者以溢價買入iBond,其後兩年的利息收入(市場估計年息有4厘)才真正「落袋」,3年持有債券之回報約得8%,雖然每年平均只得2.7%,但比港元定存吸引。
高息股有股價波動風險
市場上不乏定息產品可供投資者選擇,人民幣定存年息介乎2至2.5厘,惟須面對人幣或輕微貶值壓力;港元定存年息介乎0.6至1厘,利率雖低,但勝在無滙率風險。
若投資者風險承受程度較高,可選擇高息股,惟須留意股價波動風險。據昨日股價計算,公用股如中電(002)、電能(006)及港燈(2638)之年息率,分別為3.97厘、3.77厘及6.73厘,其他藍籌如滙控(005)之年息率為5.48厘,建行(939)、農行(1288)年利率分別5.77厘及6.19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