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鄉別井:愛蒲重慶解鄉愁

離鄉別井:
愛蒲重慶解鄉愁

基藍馬回想初來港落班效力流浪時,薪酬不多,球會安排在九龍城舊樓居住,平日三餐於指定餐廳掛單,所以初期生活圈子頗狹窄;加上生活與祖家喀麥隆完全不一樣,花了不少時間適應。不過,當他適應後便愛上這彈丸之地,還要學廣東話為將來長期留港做準備。
他表示,第一季在港踢波,球會便降班,回國後真有想過放棄,只是最後還是選擇回港。為顯留港的決心,基藍馬早於手臂紋了自己的中文名,稍後世盃外對中國及卡塔爾前會再紋兩個。至於廣東話,他至今仍只識一點點,只足夠在茶餐廳點凍檸茶及炒飯,但今年準備上堂認真學。

已在港住滿七年的基藍馬,愛在酒樓醫肚,用筷子夾點心毫無難度。

識得去茶樓嘆一盅兩件

基藍馬平日最愛到重慶大廈,與在那裏開店的同鄉好友聚舊,兼以非洲食物解思鄉之苦;但他也愛到中式茶樓吃點心:「我很喜歡中式飲茶,最愛吃牛肉,還有點心及炒粉等。我在這裏認識了很多香港朋友,早前還與他們一起到喀麥隆旅遊。」
他還透露,自己在這個暑假寄200公斤物品回國,部份送給朋友,部份轉售,合共售得18,000元,足夠助一位剛去世的家人購買棺木,餘款則用來辦親人的婚禮:「很喜歡香港的生活,掛靴後亦無意返回喀麥隆。我想做些貿易生意,現在學習將這裏的T恤寄回祖家出售;一件名牌T恤,香港賣200元,但在喀麥隆可以賣到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