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都市人長期玩手機、看着螢光幕用電腦、打機等,或經常身處開冷氣的環境,隨時刺激乾眼症發作。乾眼症患者常見會使用眼藥水或藥膏紓緩症狀,症狀嚴重的病人則可選擇「淚孔栓塞術」,將膠粒經淚孔放入淚小管,減少排出淚水,延長淚水停留在眼球表面,增加雙眼濕潤。
本港乾眼症發病率約7.7%,即逾50萬人患乾眼症。香港大學醫學院眼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馬思特(Dr. Marcus Marcet)表示,淚水有清潔、提供營養及滋潤眼球等作用。
隨年紀增長,淚水分泌會減少或致乾眼症,出現雙眼乾澀、眼痛症狀。瑪麗醫院眼科門診每日處理200宗個案,其中約25%人因乾眼症求診。臨床上乾眼症病人多選擇非入侵性方法作治療,包括人工淚液、凝膠或潤滑性藥膏,以滋潤眼睛。
延長淚水停留眼球表面
淚孔栓塞術為另一選擇,尤其適合嚴重乾眼症患者。原理是用膠粒經淚孔放入淚小管,減少眼部排出淚水,以延長淚水停留在眼球表面,改善乾眼。
馬思特曾分析超過20項關於栓塞術的研究,比較不同栓塞物料好壞。結果發現栓塞術可有效改善眼乾及眼球健康,矽膠膠粒栓塞物舒適度高,但要永久置入淚小管,未必人人接受,兼有「走位」風險。
膠原蛋白膠粒放入淚管數周後可自動溶解,形成薄膜後減少淚水流失,但有8%患者因膠粒無完全分解致眼發炎。曾有中年女病人因右眼痛求助,原來她因做激光手術致乾眼症,曾在瑪麗醫院做淚孔栓塞術,但置入的膠原蛋白膠粒因未完全溶解致眼發炎,最後要取走膠粒及接受適當治療。
該學系臨床助理教授沈蔚瑄指出,乾眼症患者因缺乏淚水保護,常見有角膜受損問題,若忽視症狀,可增加細菌感染風險,或因角膜結痂,影響視力,提醒市民要及早治療乾眼症。
■記者梁麗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