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詞人林夕今日到香港書展主講「詞海任我行」,分享多年填詞心得及我城感念。登記留位超額一倍逾3,000人,勢擠爆演講廳。林高峯期年產逾200首歌詞,近年作品數量下降,去年僅54首,主因本地樂壇萎縮及體力下降。去年傘運爆發後,他寫下群星合唱的《撐起雨傘》,是其少數針對個別時事而寫的詞。他說更傾向書寫事件所反映的現象。荒謬事充斥香港,政治氣候越趨肅殺,林夕說不會放棄他所愛的香港,「最多咪去多啲旅行」。
林夕對普遍性有追求,無論灌入唱片的歌詞,或成書的文章,他都希望是超越時間,日後讀來仍具意義與智慧。故他寫詞多屬抒情,少涉及時事民生,除因歌手未必配合,他說更重要原因是,寧願寫現象,多於個別事件,如陳奕迅的《六月飛霜》,就是累積許多荒謬事件而寫成,一首關於荒謬現象的歌。即使是單一事件也可引伸出現象,如近日鉛水問題,「可以睇到政府對於平息公眾恐慌處理得幾差,恐慌係,越要冚住,就只會越恐慌」。
「越崩壞越多人覺醒」
借用黃偉文為何韻詩填的《艷光四射》歌詞「生於亂世,有種責任」,林夕非常同意,「沉默係最大嘅幫兇。喺成熟嘅公民社會,每個人都唔應該逃避作為合格公民嘅責任,有乜不妨直說,唔一定要有專欄」,但坦言對社交網絡中不斷餵食的即時評論感憂慮,「好多時只有like同dislike,冇中間,中間唔出聲就被屈係沉默大多數,好冇型!當然,我寧可你唯恐天下不亂,好過勉強和諧」。他認為對每件事發表意見並不可取,因未必經過仔細思考及了解,「就算係美心妹妹事件,我都會諗係咪同樣行為,唔同年齡做個意義就好唔同?」
2007年,林夕出版《我所愛的香港》,書底寫着「有生以來,與我連一厘秒移民的念頭都沒有過」,即使再多的荒謬、即使有人大8.31框架、87枚催淚彈與擅長語言偽術的特首,他也說這句話仍有效,「我會樂觀啲睇,越崩壞只會令越多人覺醒。有鉛水事件,先可令平日只關心民生嘅人知道,政治唔會唔關你事。特首再講少啲政治,多啲民生,係人都會知係語言偽術」。底線未到?「唔會移民,最多咪去多啲旅行」。
■記者朱雋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