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套現」,別「吐現」 - 李碧華

要「套現」,別「吐現」 - 李碧華

那天路過銅鑼灣灣仔一帶,見很多吉舖,也有店舖租約期滿或捱不起貴租,所以瘋狂清貨大減價,只求套現。
有家球鞋專門店也做不住了,琳瑯滿目款式新穎的球鞋,流行時自是搶手貨,一旦割價求售,只能謙卑(比6 8 9的所謂「謙卑」有誠意)、迎客。
見他們在門口貼上大字告白,寫「清貨吐現,只限數天」──難怪有點不吉,因為一字之差。
人們急需現款,用一些方法套取,如果是違法或虛假手段交換取得,獲利後要自負後果。但一般信用卡套現、網上套現、賣樓賣車套現、股市高位套現、貨物減價促銷套現等,均常見。
「套」字有「到手」之意;「吐」便是付出、失去,吐痰吐血吐苦水,哪有回頭?若是「清貨吐現」,不但清了貨還吐了現,得小心用字。但今時今日香港太多錯別字,當事人不覺,是我們這些作者的職業病,非要指正。
有人說,「獲利回吐」不也是「吐」嗎?這不同,獲利回吐屬於技術性修正(或技術性調整),「技術」其實即見好便收。股票、期貨合約、期權合約的持有者,見市場價位對自己有利,主動改變持倉部位使帳面利潤化為實際利潤──簡言之,買入時10元,一見11元馬上賣出,賺取差價。大媽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