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總是忙,而這星期二是很忙很忙。早上5時便要跟美國開電話會議,運動後8時開診便沒有一刻停下來。
到了晚上8時還有一位病人等候,終於見到曙光,隱約可以想像家裏那碗老火湯的味道,正熱切期望回家之際,護士跟我說外面有人想見我。
「甚麼人,有預約嗎?」醫生緊張地問。
「某藥廠代表,沒有預約。」護士說。
「那不用見吧!要回家。」醫人可憐兮兮道。
可是護士說:「她說只在你離開時跟你說幾句話。」
那也無可奈何,這裏沒有後門,人家要跟你說幾句話也不能拒人千里。
8時30分匆忙離開,那位年輕女代表果然在門外等候,她穿深色套裝束起頭髮,樣子很是專業,說話也很專業。而專業的醫生也很專業地快步離開。
「莫醫生,你好,我是XX藥廠的XX。」
「你好,但今天實在很忙。」醫生其實暗示不想交談,但她決心地完成工作,說:「今天找莫醫生有3個原因。」
醫生心裏叫苦,3個原因這麼多!
「第一是介紹自己。」果然訓練有素。
「第二是想問莫醫生一些問題,請問莫醫生如何處理化療所引致的嘔吐問題?」她用上套問技巧,先來一條公開問題(Open Question),當醫生回答時,她便會打蛇隨棍上介紹其產品,而我對此產品早已認識。
見她在耍伎倆,便不客氣地說:「你可以隨便問,但不代表我會隨便答。」說時升降機已到。踏入升降機時她也尾隨,並繼續問:「不過我真的想聽你意見。」而醫生卻冷冷地說:「但我真的不想講。」這刻她接不下去,雙眼有點泛紅。
離開升降機時醫生才驚覺她被我言語傷害,不知不覺中醫生竟當上壞人,年輕人只想做好工作,只是忙碌的醫生不願分享半刻時間給她,兩句說話把她刺傷,同時也可能動搖了她對工作的自信。
行醫是為幫助別人,一切醫療行為的背後整理是Beneficence(行善),按Utilitarianism(功利主義)是把快樂帶給大多數人,而這生存哲學更應用到日常生活中,總不能在醫院診所內做好人,在外面便做壞人。忙碌中不自覺地當上壞人的相信不止我一人,每位忙碌的人都有可能犯同一錯誤。
為此,要向她說句對不起,也要向她老闆說她已很盡力。
莫樹錦
中文大學臨床腫瘤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