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與我】電車唔易揸 車長難捨老街坊

【叮叮與我】
電車唔易揸 車長難捨老街坊

三十一年來,拿工具、設路線、攪動站牌,是電車車長吳楚彬每天的指定動作。叮叮走得慢,大家都以為容易控制,這位老車長大嘆電車「唔易揸」,更分享他的駕駛秘訣。
記者:蘇汝卿 攝影:王俊龍 馮就康

電車這種老古董已在港島叮足111年,吳楚彬(彬哥)說最重要是檢查扶手有否鬆脫:「現在人口老化,很多長者坐電車。」因為當年師傅一句「俾心機」,由彬仔做到變吳師傅,今天有十幾個徒弟。老師傅說外界不了解電車性能,其實駕駛電車有一定難度。

難度一 四代同堂各有脾性

電車第一至第四代已經淘汰,現時行駛的大致分為四代:第五代--120號是唯一保留戰後式的叮叮,仍沿用藤椅和搖臂式控制器,現時最常見的是約1987年大換血的第六代,特點是用膠椅、柚木車架;至於新一代包括:流線型設計的千禧電車;以及配上LED燈的第七代。彬哥表示:「新一代電車較環保、較快,容易控制,用電磁停車;舊款要用制動器停車。」

難度二 摩擦力低要預早煞車

電車站多達120個,密度高,平均每250米便有一個站,路軌、車軚都是鐵,摩擦力小,停車距離需要長些。

難度三 人車爭路隨時應變

不能扭軚、不能轉彎避開中途殺入的人和車,所以司機駕駛電車在鬧市穿梭期間,要格外留神:「人車爭路,我們多會遷就他們」

行走港島多年,彬哥只有一句秘訣:「要耐心、包容一點。」老人家要上車,前門都照開,後面有人追車,又會等。不喜歡全跟規矩的,還有不少港島街坊,「有些人買菜,拿水果放在車頭,你們口渴要拿去吃。」今年九月退休,彬哥最不捨老街坊:「像朋友一樣,也是一份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