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籽:假日散心】
鉛水鬧恐慌,大家好徬徨,皆因水是生命的泉源。香港人天時暑熱,愛去海灘玩水,有垃圾污染海洋,都值得大家關注,奈何垃圾蟲的魔爪,伸延至沙灘、郊區海岸,威脅海洋生態。根據環保署的調查,在2013年4月到2014年3月,政府部門共收集了約四千噸沿岸垃圾,當中超過六成是塑膠。如果你唔識游水,又想做清道夫救救海洋,不妨由執拾海岸垃圾做起,齊齊來「掃」膠。
小時候第一次放風箏的記憶,就是給了塔門,只依稀記得自己在一片草原上,不知不覺把風箏放上無邊天際。到大學時在西貢黃石碼頭坐半小時船,跟三五知己野餐走到弓背山坡下的石灘,近距離飽覽無敵海景,恍如置身台灣東海岸或日本沖繩,一切美好還歷歷在目。最近機緣巧合參加了大埔環保協進會舉辦的海岸清潔活動,打算重臨舊地。
小心翼翼地漫步塔門凹凸不平的石灘上,火熱太陽高高掛,恨不得躲於大樹下遮蔭,可是這次一行百多名參加者,以愛護環境的熱血與太陽對抗,「唔好諗啦!夾咗先講!」少女用麵包夾,迅速夾起膠樽,不過切記要先倒掉樽內的飲品,再壓扁膠樽放入垃圾袋就最慳位。怕曬的熱血中女,撐傘擋陽光後,撿起大型發泡膠,擔心「會唔會塞爆垃圾袋㗎?」他們或許是海岸清潔的初哥,但都想為環保出一分力。 短短20分鐘,百多名參加者當天共撿了約30袋垃圾,當然還有更多尚待清理。
俯拾「膠」是 參加者烈日下執不停
塔門垃圾只是冰山一角,全港共有27個海洋垃圾黑點,不過政府往往令人不可思議,根據環保署本年四月發佈的《香港海上垃圾的源頭及去向調查》,海上垃圾佔都市固體廢物少於0.5%,從而得出的結論是,香港的海岸垃圾不是嚴重問題!魔鬼藏細節,調查顯示沿岸垃圾已有二千六百多噸是塑膠,數字驚人,垃圾侵蝕海岸,俯拾「膠」是。就垃圾種類而言,源頭都是和康樂活動或海上活動有關。雨季時,水上活動較密集,包括划船、釣魚等,沿岸的塑膠垃圾更逼近七成。
經營水上活動生意的Paul Etherington住在香港38年,常撐獨木舟或駕船到海岸拾荒,覺得問題多年來從沒改善,並指以漁民遺棄的垃圾最嚴重,膠樽亦是重災所在,「執乾淨過,隔一排又回復原狀。」解決舊患的靈丹妙藥,他認為應從教育着手,教導市民別買樽裝水,才治標又治本。少用膠質產品,做個無膠人之餘,Paul建議大家身體力行,遠足或進行水上活動,不妨帶幾個垃圾袋,執得幾多得幾多,集合大家的力量,或許有朝一日,能還原靚靚海岸。
沿岸垃圾的種類
執海岸垃圾貼士
1.
帶備垃圾膠袋
2.
戴勞工手套,保持清潔衞生之餘,減少被硬物刮傷的機會
3.
查閱距離海岸最近的垃圾回收站的位置,如有廢物分類回收箱更佳
親親燕鷗 保持廿米距離
上周六,記者坐船出海探燕鷗,香港觀鳥會燕鷗研究組召集人陳慶麟(Alan)滔滔不絕揭開這種罕見雀鳥之神秘面紗。燕鷗屬鷗科鳥類,全球共有44種,在香港逗留過的有12種,大部份為候鳥,Alan傳授了簡單方法辨認三種於香港生B的燕鷗,「記住三色雪糕嘅顏色就認到。」灰白「呍呢拿雪糕」是黑枕燕鷗、啡色翅膀「朱古力雪糕」是褐翅燕鷗、名字有紅色的「士多啤梨雪糕」便是粉紅燕鷗。每逢五月底至八月底便會華麗登場,偏愛清靜,謝絕噪音,棲息在香港東部或東南部海岸,例如蒲台島、西貢碼頭,便能尋獲牠們的芳蹤。船過了赤洲, 逼近燕鷗生蛋地石牛洲,雀鳥攝友紛紛拿出「大炮」瞄準「朱古力雪糕」──褐翅燕鷗。Alan估計當天有百多隻燕鷗出沒,大飽眼福。島上沒大樹遮蔭,牠們厲害到懂得善用岩石下的天然遮蔭位,或躲於人造小洞中孵蛋。海天一色,這幅大自然美麗景象,只因漁護署之德政,禁止船隻靠近石牛洲20米範圍內,才能為燕鷗留住香港一個與世隔絕的棲息地。
數字資料來源:漁護署
記者:梁慧琳
攝影:梁志永
編輯:謝慧珊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