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籽】沈西城憶《新報》 羅斌從不炒人魷魚

【文化籽】沈西城憶《新報》 羅斌從不炒人魷魚

【文化籽:文化沙龍】
上周六,出版逾半世紀的《新報》宣佈停刊,我邀請六十年代在《新報》打暑期工、九十年代在新報大廈當雜誌主編的作家沈西城重遊上環新街舊地。當沈西城回到昔日新報大廈位置,他黯然地說:「今天是我十多年來首次踏足新街。社長(《新報》創辦人羅斌)在生時告訴我,新報大廈賣了,大廈變成老人院,估不到眼前是餐廳。」2013年,即羅斌離世翌年,安老院搬走,地下與一樓變成餐廳,樓上是辦公室。新報大廈面目全非,《新報》亦結業,但在沈西城心中,羅斌永遠是他的社長,「他是康熙,我是韋小寶。」

新街在太平山街下方,長約200米,只需約兩分鐘就行畢。由於在內街又接近東華醫院殮房,從前只有幾家棺材舖,其他都是住家。五十年代,羅斌看中新街租金便宜,又認為棺材舖是旺財,選擇在這裏大展拳腳。1959年,以「新」創意及「新」街之新字創辦《新報》,擴展其出版事業。最初的辦公室在新街九號,後來地方不夠用,羅斌無意搬離發迹地,故八十年代中,將附近幾個門牌大廈買下,改建為環球大廈,地下至四樓是新報大廈,平台以上是16層住宅單位。
今天,沈西城坐在昔日發行部位置說:「我一生遇到三位對我好的人,其中一個是羅斌。」年輕時,沈西城最愛流連煙花之地,大部份人認為他只顧玩樂,但是羅斌看好他,即使沈西城晚間在《天天日報》當港聞編輯,也招攬他任旗下雜誌《武俠世界》主編,時為1996年至2002年。沈西城曾在各電視台做撰稿員,在不同報館寫專欄及做編輯,亦擔任過成人雜誌《Playboy》中文版主編,當中最長的工作是任《武俠世界》主編六年,「社長是生意人,從來不會加人工,做《武俠世界》主編的人工,六年來都是每月12,000元。」
沈西城非常敬重羅斌,「我在他面前只會稱他做社長,他亦從不叫我沈西城,從頭至尾到他離世前,他都叫我沈先生。」那時,新報大廈地下與一樓,是環球出版社辦公室,「三樓是貨倉,我間房就是在這裏。」沈西城指着三樓靠邊的玻璃窗,然後再說四樓整層是社長的辦公室。六年間,羅斌不知多少次從四樓走到三樓找沈西城,邀他到四樓聊天,沈西城說:「可能大家屬豬比較投契,我也很了解他,有時也可說服他,如果他是康熙,我就是韋小寶,作為上下溝通橋樑。」

由暑期工 到《武俠世界》主編

當年羅斌已年逾七旬,晚上放工,沈西城會跟他從新街經過皇后大道西,再到德輔道西乘搭電車,「我每次想幫他叫的士,他說不用,堅持坐只需一元的電車,視步行為做運動。」節儉是舊社會老闆的習性,羅斌請員工吃飯,是到附近上環文娛中心街市大牌檔。報界有句術語「打過羅斌工,四圍行得通」,沈西城早在六十年代末也領教過,「1967年,經珠海新聞系創系主任陳錫餘教授介紹入環球及《新報》做暑期工,住鰂魚涌麗池花園,搭巴士長途跋涉到上環返工,為求多一點零用錢去玩。本在二樓當夜班校對,有一日老總要我白天回編輯部,接聽突發記者報料電話。因老闆精打細算,報社像是少林寺,每個人都是通天老倌。」當年,沈西城還未遇上羅斌。
兩人結緣在九十年代初,源於羅斌一場200萬元投資,「經故友黃寶森介紹,羅斌以一萬元請我替他幫眼看一套電影劇本,怎料只是一個簡單故事,劇本還沒有完成。其後,電影沒有上畫,羅斌損失200萬元,他只說為朋友沒相干。」重人情味從來不炒夥計,有金錢困難跟他說,必定會幫忙,「當年在他的辦公櫃藏有一大叠借據,有些作家的借據達幾寸厚。」問沈西城的借據有多少寸厚,他大聲說沒有,想有多點錢去花,就寫稿賺稿費。
如果說沈西城是享樂主義者,羅斌必然是典型工作狂,早上及下午忙環球出版,晚間是新報,凌晨到片場,然後回銅鑼灣百德新街家中休息,翌日11時又回到公司,「整間公司由羅斌撐起,《新報》即是羅斌,羅斌就是新系,沒有他根本不行。」羅斌在新街拼搏逾40年,接近70歲時,患有糖尿病,對事業感到意興闌珊,開始出售出版王國。最先是在九十年代出售《新報》,最後將《武俠世界》賣給沈西城。一代傳媒大亨羅斌所創辦的報紙雜誌,隨着《新報》停刊,現今只剩下出版第57年的《武俠世界》了。

1967年的《新報》,排版由右至左,以文字為主。

新街於三十年代的熱鬧情形,日間有不少小販攤檔擺賣。 許日彤提供圖片

上周六,《新報》宣佈翌日起停刊,最後一份A1頭條是關於郵輪改行程。

九十年代,羅斌在新報大廈四樓辦公室不時與沈西城對坐聊天。沈西城提供圖片

沈西城自從2002年從羅斌手上購下《武俠世界》後,十多年來首次踏足新街,不勝欷歔。

記者:黃碧珊
攝影:鄧鴻欣
編輯:謝慧珊
美術:黃創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