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錘】水務署敗家4宗罪裝慳水器用量反增40倍!

【壹錘】水務署敗家4宗罪
裝慳水器用量反增40倍!

日前《壹錘定音》報導《水務設施條例》不合時宜,充滿漏洞,導致不能有效監控包括喉管的內地預製組件質量。《壹錘定音》再翻查資料,發現水務署是被審計署批評的常客,回歸以來,審計署已為水務署開了11個檔案,可歸納出四大「敗家」罪狀。

審計署曾批評水務署有不少工程合約未能準時完成,另外亦曾指出水務署監管偷水不力,審計報告指僅在2010年度,水務署便因偷水而少收了一億六千萬水費。自2008至2011年,水務署只能追回196萬元水費,佔總數的極小部分。

不單如此,爆水管每年約有一千宗左右,估計每年浪費十億元以上食水。2015年財政預算案指出,近3年之每年食水滲漏量估算約達1.4至1.5億立方米,推算因而造成的經濟損失達每年港幣12至13億。

更諷刺的是,審計署於年初發表的報告指出,2009年水務署耗資逾一億元為421幢政府建築物等加裝節水裝置,但2011年作檢討時,發現有近3成即119幢建築物用水量不減反加。其中青衣北抽水站,用水量足足是之前的40倍。

今次發現食水含鉛的啟晴邨滿晴樓獲「優質供水認可計劃」證書,證明水務署又把關不力,看來又要辛苦審計署,再為水務署開新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