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水事件盡顯官員離地(自由撰稿人 莫鍶軒) - 莫鍶軒

鉛水事件盡顯官員離地
(自由撰稿人 莫鍶軒) - 莫鍶軒

繼啟晴邨之後,水泉澳邨、葵聯邨亦發現食水含鉛量超標,事件看來只是民生問題,但今年畢竟是區議會選舉年,加上風波越演越烈,此事又成新一浪政治風暴。然而,政府拆彈的速度和效率非常低落,各部門官員的表現、言行均失準,令市民無所適從,甚至可以用「離地」來形容這些部門和官員過去一星期多的表現,相信市民聽到「拉勻一生計算」這些字詞絕對有此同感。
港府在此事中犯下相當多無可原諒的錯誤,首先就是在驗樓之時,如果可以檢驗水中的重金屬含量,可能今天由政黨揭發屋邨食水含鉛量超標之事就不會發生,而事件也可以高速解決,沒因素令其發展成政治災難。如果單計此部份,房屋署、水務署均需要負上相當程度的責任,而這亦未計算可能有人因此健康受損的因素在內。
另一問題則是嚴重低估了公眾的恐慌和不滿。假如港府官員可以代入這班居民的想法,明白到這些居民可能已在屋邨中居住了一段時間,他們現時得悉事件當然是忙着擔心和憤怒夾雜的心情。因此,官員更應該多體恤這班無辜捲入禍中的居民,甚至在食水和醫療方面予以更多的支援,不應由得居民自己擔驚受怕。同時,港府官員亦應有其警覺性,處理和監測近十年來落成的屋邨食水質素問題。食水含鉛量超標問題實在是近來屋宇項目當中至為嚴重的事件之一,如政府無法處理好是次危機,恐怕在民生問題上也取不到香港人的信任,最終只會令政府管治更為困難。

言論屢惹民憤

是次政治風暴,也凸顯出官員和專業人員與普通市民溝通不順的問題。先有衞生署代表在居民大會中表示居民如果只是「間歇性」飲用含鉛量超標的食水,鉛中毒的健康風險仍然偏低;後來再有衞生署官員指「拉勻一生計算」,即使一時飲用了含鉛量超標的食水,一生人吸入的鉛含量仍未超出世衞標準。固然,政府官員在是次事件中需要盡量疏導民間這股恐慌的情緒,但若擺出這樣難理解的醫療用詞,只會令這種恐慌情緒繼續蔓延開去。衞生署官員改善做法,使用公眾都明白的字眼,這樣做也不算過於困難吧?
另外,水務署驗水的方式雖然可能符合科學標準(開水五分鐘至三十分鐘才抽採樣本檢驗),但其實這做法絕不符合一般市民的生活習慣。一般市民用水,也絕不可能待水龍頭流夠五分鐘才用水,多是連水龍頭開啟前積聚的「死水」也一併用掉,因此如果水務署檢測到「死水」的含鉛量,可能更合乎現實標準。
今次鉛毒風波,對水務署、衞生署這些部門來說是重大挑戰,這些技術官僚在過往亦未曾面對這一類的政治風波,而今次的事件亦凸顯到他們不懂與公眾溝通、「離地」的一面。如果真的有政治觸覺,官員應該學似當年陳馮富珍的氣魄,飲用啟晴邨的食水以反證自己與居民連成一線、急他們所急的做法。這樣又可以獲得居民的肯定,公眾也會因此對官員有信心。然而,事到如今,港府官員的反應令事件進一步惡化,再加上在過往的一星期都幾乎沒提及懲處或追究中國建築、瑞安建業這些主要承建商的責任,此只會令公眾感覺官員站在財閥的一方,欠缺對居民承擔。此事解決過後,港府應盡速調查事件的起因,涉嫌犯錯的官員也應因此問責下台,運房局局長張炳良亦應因此事反應緩慢而問責,重建公眾對問責制度的信心。

莫鍶軒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