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健籽】健康要離地 香港人彈起

【科健籽】健康要離地 香港人彈起

【科健籽:好動之城】
跳10分鐘彈網,運動量等如跑步半小時?工作忙碌的香港人最講效率,健康都要省時方便,最近更刮起一陣彈跳旋風,吸引大型「彈場」陸續進駐香港。其實早在五十年代,彈網已在香港出現,並於學界風靡一時,後因安全問題拖慢發展步伐。如今彈網運動強勢回歸,看來又會掀起一股堅離地的熱潮,香港人齊齊為健康「彈起來」!

六十年代,大型彈床樂園已在美國崛起,是一家大細的假日蒲點,香港現在只有兩個同類樂園,明顯有點落後。不過,天時暑熱難得可以在室內邊嘆冷氣邊做運動,無懼狂風暴雨隨時彈起,總算遲到好過冇到。從澳洲引入的大型彈場BOUNCE於昨天開幕,「希望大家除咗去商場『鳩嗚』,仲可以嚟呢度出一身汗,紓緩工作壓力,甚至一家大細齊齊fun。」場地經理羅智豪如是說。樂園設施及環境佈置均盡量跟足澳洲,佔地二萬二千呎,共有八十多塊彈床,讓各路好手一展所長。

做了9年彈網教練的Janice,凌空腿張開也毫無難度。自由彈跳區網面面積為210cm×270cm,密封式網面,彈力較弱,減輕擦傷機會。

四十多人駐場 確保學員安全

至於參加者最關心的安全問題,羅智豪就強調,彈網及墊褥厚度等均符合澳洲彈床公園協會(ATPA)的安全標準,場內四十多名員工會駐守不同場區,隨時留意大家安全。每張彈網同一時間只限一人,就算心癮發作、無比技癢也只能乖乖哋等一等,至於部份難度較高的場區,學藝未精者慎入。
行裝方面,不宜穿着有鈕扣的衣服,不可太過鬆身,避免阻礙視線。雙腳則應穿着跳舞用的技巧鞋或襪,不可佩戴飾物。跳躍位置盡量保持在彈網中間,雙腿伸直,下降時腳板和腳踭均要踩網,減輕對膝頭的負荷。

參加者需另付$20,購買指定的防滑襪。

閃避球及入樽區均使用相同的海綿球。

英軍引入 亞洲先驅

說到彈網起源,十九世紀它是用來保護馬戲團空中飛人的安全,到上世紀三十年代被美國人改良成一項運動。後來用途越趨廣泛,美國及前蘇聯的太空人,便在彈網上熟習無重狀態的感覺,更於2000年的悉尼奧運上,被納入為體操比賽項目。
中學時期已和彈網結緣的教練梁兆朋(Sam)表示,五十年代英軍把彈網引入香港,是亞洲地區的先驅,七十年代很多中小學都有彈網班及校隊。隨着時代變遷,由於顧及安全問題, 部份體育老師沒接受正規彈網訓練,彈網自九十年代初淡出PE堂。雖然,現時還能在康文署轄下的體育館、社區會堂或中小學找到「彈場」,中學學界比賽亦約有廿多間學校參與,但Sam慨嘆:「康文署訓練班只限25歲或以下的人士報名,限制了成年人體驗的機會。」他希望彈床樂園可令這項運動不再遙不可及,讓不同年紀的人都可「活到老彈到老」。

設施逐樣睇

新手場區

自由彈跳區
記者小琳:「比想像中易彈起,但體力消耗大,跳幾分鐘已經想唞。」

閃避球區
共有兩個,每區最多可8對8對戰。

入樽區
共有兩個籃框,分別是2.4m及2.9m高,起勢猛力彈,入樽好簡單。記者Cano:「基於安全理由不准觸碰籃框,冇咁過癮囉。」

高手場區

Big Bag
翻觔斗、練花式,都有軟綿綿的充氣墊back up,減輕衝力。

牆跑區
高手彈上牆身做出不同花式,參加者必須高過125cm。
圖片由BOUNCE提供

巨形彈床Super Tramp 
Sam在這張4m×7m的彈床示範高難度動作,「較比賽的彈床闊落,回彈力較強。」

咩人先玩得?

1. 3歲以上,身高超過110cm
2. 體重不超過120kg
3. 受藥物或酒精影響、酗酒及孕婦不宜參加

BOUNCE
九龍灣展貿徑1號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EMAX地下
入場費:$150

着重地面訓練

這項堅離地的運動,訓練卻不離地,大部份時間都是地面訓練,網上訓練時間不超過三成,「着重腰、腹及雙腿的肌肉鍛煉,網上表現先會好。」Sam指運動員在比賽時需要連續做十個動作才算完成,身體轉數稍慢都無法應付。單人項目已經夠難,同步比賽更見真章,兩名運動員要於兩張彈網同一時間做同一動作,更考隊員間的默契。多艱難也能彈起,或許這就是堅離地運動的魔力。

中四學生黃勉綾:「最愛跳彈時的輕盈,好像雀仔在天空飛翔,好自由。」

中六學生方馨瑩:「為了做出完美的空翻,要勤做仰卧起坐等運動。」

見於香港學校的尼龍製彈網,彈網面積為428cm×
214cm,彈力較強,但較易擦傷。

基本動作

Sam在嘉諾撒書院擔任彈網教練多年,這次請來彈網校隊的同學示範了幾個跳彈網的基本動作。

坐彈

抱膝

摺體

紮馬步法 用來煞停身體,是結束跳彈時做的動作。

側身抱手 如在空中遇到突發情況,宜側身抱手增加接觸面,減低受傷機會。

記者:梁慧琳
攝影:梁志永、楊錦文、林栢鈞
編輯:陳國棟
美術:孔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