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寸金尺土,近年不少蝸居家庭將雜物寄存迷你倉;消委會抽查巿面迷你倉,發現陷阱處處,同一面積迷你倉收費差額高達2.7倍,不少以建築面積計算有誤導之嫌,部份環境衞生不理想。消委會指,有投訴租用標榜24小時開放迷你倉,凌晨入倉要額外付大廈開閘費;更甚有租客的梳化、床褥遭老鼠咬爛。
記者:蔡朗清 陳凱迎
消委會接獲迷你倉投訴持續上升,今年首半年共10宗,較去年同期5宗升一倍。其中有投訴人光顧標榜24小時開放的迷你倉,凌晨前往存放物件,倉庫所在的工廠大廈卻關門,要額外付50元開閘費,需報警求助。也有個案租用衞生環境欠佳倉庫,因冷氣、抽濕或通風不足引致存放物品發霉,或積水浸壞物品,甚至招惹老鼠、曱甴。經消委會介入,個別公司只肯退回部份租金和解,不肯直接賠償受損財物。
實用率只得七成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表示,最近以問卷調查巿面迷你倉公司,獲13間回覆,發現收費差別極大,以一個約16平方呎的迷你倉為例,倉庫月費由383元至1,418元不等,差額達2.7倍;以觀塘區計,價格最低只需510元,與最高1,418元相差1.8倍。
消委會踢爆指,迷你倉原來與住宅一樣,有建築及實用面積的差異,價格表列出的尺寸,未必與實際可用空間相符,13間迷你倉回覆消委會稱實用率達90%至100%,但消委會上網檢視41間迷你倉,大部份標示的尺寸,未有明確表示是實際尺寸,有列出實用率的公司中,最細的只有約七成,「租倉要問清楚有冇計埋走廊等公眾地方,仲要留意個倉高度,會唔會影響擺嘢,最好到現場視察」。調查的迷你倉樓底高度介乎8至11呎。
黃鳳嫺續指,僅1間公司基本月費包括財物損失保險,最高賠償額為每平方呎1,000元,另4間有火險,但保障範圍只限於樓宇結構。消費者需自行為儲存的物品購買保險,若有關迷你倉違反地契條款,或影響索償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