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家隊「撐市」精神延續至國有資產轉讓上,中銀香港(2388)昨透過財政部管轄的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北金所),公開掛牌標售南洋商業銀行100%股權,底價680億元,相等於南商去年底連物業重估儲備計的賬面值(349億元)1.95倍市賬率,要價高於市場原來預期的1.6至1.8倍水平。
記者:劉美儀 周家誠
永亨去年放售予華僑銀行,連物業重估計市賬率約為1.5倍(華僑公佈為1.77倍)。證券界及學者認為,中銀母公司中行(3988)為4大國有銀行,旗下資產透過北金所放售,叫價反映國有資產不能平賣的政治考慮,市賬率偏高,亦意味當局睇好內地經濟的「潛台詞」。
放售市賬率達1.95倍
按北金所列出交易條件,意向買家為中央或地方政府財政與授權部門,其直接或間接股東,應為1間在內地或本港受監管金融機構,去年底總資產應不少於1,400億元人幣(在中港受監管機構則不少於800億元人幣)。若買家多於1間,將採取網絡競價形式決定,項目掛牌至下月25日止(30個工作天)。
受南商叫價消息刺激,中銀逆市升2.29%,收報31.3元,瑞穗將中銀目標調高13%至35元。金英證券(香港)亞太區銀行及金融研究首席分析師陳昔典則料,中銀短期內因放售而派發特別股息的機會甚微。
分析說,因底價偏高,毋須向小股東交代的非上市國企贏面較大,料南商是越秀及中國信達(1359)之爭,新華保險(1336)及中國太平(966)機會較低,但亦不排除資產公開掛牌後,再有新國企買家湧現。
「政策考慮超過市價」
中銀昨舉行兩場證券界電話會議,據悉會上有分析員問,放售底價為1.95倍,是否意味已提交第2輪標價的潛在買家,出價已「到位」?管理層只謂希望會收到很多標書,又指因本港可標售資產已佷「稀有」,故需要求一定溢價。至於日後向中行收購東盟資產,會否支付同樣高溢價?中銀未有回應。
瑞穗證券亞洲銀行研究部執行董事安彤善表示,南商底價水平,「政策考慮超過市場價格成份」,中央放售國有資產要價如此高,不排除是「持續撐A股的表現」。由於放售涉國家利益,他說「流標的可能性不存在」,料最終會以接近底價成交。
經濟學家關焯照亦指,中銀要價高於正常併購的預測市賬率,反映國有資產不能賤賣,亦顯示內地看好中國經濟前景,有信心能吸引買家踴躍入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