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運書熱賣 撐警書失色

傘運書熱賣 撐警書失色

【重溫點滴】
後雨傘時代首個書展,新舊傘運書籍遍地開花。有攝影人推出紀實影集,提醒港人曾堅守的價值;有藝術家整理速寫圖集,以線條與色彩重溫傘運點滴。出版社以專區陳列新書,首日各賣數百本。在同一屋簷下,撐警新書比較同一出版社的旅遊書,反應明顯失色。

提醒港人堅守價值

由10月初走上街,至佔銅區最後一日,攝影師Martin以相機記下運動每一幕。今年書展他推出新書《我們的價值》,以逾300張相片配合文字,記下相中人當刻所堅信的價值。他指自己攝影無既定立場,書中亦有刊出警察保護市民一刻,希望將對運動的判斷權交予讀者,「睇完覺得我係黃絲咁都冇辦法」。
集合世界各地不同藝術家的作品,《傘下速寫》以線條與色彩,捕捉由去年10月至今年7.1遊行期間街頭發生的點滴。出版上述兩書的有種文化,書展攤位中有傘運專區,又設心意留言板,讓顧客將心目中的核心價值掛於板上。總編輯Ivan希望讀者可將傘運重溫一次,「搵番大家認同嘅價值」。他指傘運書首日佔總銷量逾六成,各售出數百本。
同一場館內,勤+緣出版社的旅遊書區人頭湧湧,但在攤位角落由退休警察撰寫的撐警文集《激濁揚清》卻相對人少翻閱,成鮮明對比,負責人聲稱「都有人買」。由明報出版社出版的《香港傘裏傘外博弈》首日則售出近百本。
■記者佘錦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