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富有經濟體 港全球第6中國僅排90位

最富有經濟體 港全球第6
中國僅排90位

【美月刊調查】
【本報訊】美國財經月刊《環球金融雜誌》(Global Finance Magazine)周一發表了最新全球最富有經濟體系排名,按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為基準,計算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Per Capita),分析全球184個國家及地區的貧富程度。在今次排行榜當中,香港位列第6,排名比鄰近地區日本、台灣、南韓更前,同時遠遠拋離排第90位的中國。
記者:陳智深 周家誠 黃家欣

香港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年4月所收集的數據,美國《環球金融雜誌》分析全球184個國家和地區的貧富程度。在這次公佈的排名當中,卡塔爾排名榜首,排次席的為盧森堡,第3位為新加坡;美國則排在第7位。

人均GDP較內地高4倍

排名是根據2009至2013年的數據,按PPP來計算每地區的人均GDP,根據報告,卡塔爾2013年經PPP調整後的人均GDP約為10.51萬(美元,下同),香港則為5.34萬元,而中國、台灣和新加坡分別為1萬、4.04萬及6.16萬元。
換言之,香港經PPP調整後的人均GDP較中國高出逾4倍,與近年港人認為內地人比較富有的想法大相逕庭。
另外,報告亦顯示榜末的10個國家之中,非洲就佔了9個,反映出南亞及非洲地區的貧窮問題依然普遍。
本港經濟學家關焯照表示,經過PPP調整過的GDP,更能反映當地的財富水平,因算式免除了匯率誤差,特別是對外貿易較少的國家,亦免除了通脹差異,故以此比較國家財富更為合適。
中大會計學院高級講師李兆波則稱,各國物價水平不同,反映的GDP未必準確,「喺香港同柬埔寨拎住1,000蚊美金,買同一樣嘢都好大分別」。他又舉例,各地的星巴克及麥當勞,同一貨品價格均有差異,若以購買力平價調整通脹因素及生活成本等,直接比較兩者價錢才更中肯。
以住最常見的PPP指標,應是由《經濟學人》雜誌於1986年提出的巨無霸指數(Big Mac Index),是一項非正式經濟指標,利用在120個國家有供應的麥當勞巨無霸,測量一國貨幣是否被高估或低估。
《經濟學人》近年亦提出星巴克中杯Latte咖啡指數,甚至其後有機構創出iPhone指數,但被都指沒顧及運費與全球普及程度,統計不夠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