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醫院管理局成立逾20年首個檢討報告昨出爐,指醫管局資源分配不均、急症室及專科門診輪候時間太長,並提出多項建議,但沒提具體縮短輪候時間方法。為協助該局改革,政府未來三年額外撥款11.7億元,但只有合共3億元撥給最窮的九龍東、新界東及新界西作過渡性支援,近9億元用於聘請退休醫生及員工培訓。病人組織批評政府只是交行貨,「如果諗到點改善輪候時間一早做咗」。
記者:陳沛冰 陳凱迎
報告就五大範疇包括資源分配、人事及服務管理等分析及建議,但沒評論去年獲近500億元撥款的醫管局的成本效益及管理層工作表現等。
報告提及現時各聯網資源分配不均,如九龍東佔全港人口15.1%,但其撥款只佔整體七個聯網撥款的10.7%,是聯網中最少。現時醫院主要是透過推行新服務才獲新增撥款,令撥款不公平。
倡總部統籌招聘升遷
委員會建議制訂以人口為基礎的新撥款模式,並以有否提供複雜醫療服務及跨聯網求診病人數目作調節。
報告又指,部份專科門診輪候時間過長,如骨科新症最長輪候逾兩年;不同聯網輪候時間有差異,加深市民認為醫管局有山頭主義。但報告沒提縮短輪候時間具體方法,只要求該局與不同專科協調,解決急症室逼爆等候上病房病人的問題。
報告多次提及醫管局被批評有山頭主義,建議該局總部統籌聯網招聘及升遷,成立一個高層次中央培訓委員會,制訂培訓計劃。
為協助醫管局改革,政府未來三年會額外撥款11.7億元予該局,當中3億元給予九東、新西及新東,據悉,醫管局會按該三個聯網未來開設的新床數目,來分配該3億元。
病人組織轟頭痛醫頭
身兼委員會主席的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承認,3億作為該三個聯網新增資源並不多,但希望作為過渡性支援。對報告被批評只有大方而向沒實際建議,他反駁指今次是高層次檢討,問題複雜,應由醫管局制訂改善措施。由現時直至2031年醫管局需增加8,800張病床,公營醫療仍是市民的安全網。
醫管局行政總裁梁栢賢表示,單是新東、新西及九東未來11年需增加3,600張病床,醫管局會成立專責小組就建議制訂行動計劃,未來3年會分階段落實。至於縮短輪候時間措施,他直認措施「大致上係咁,只係深度同力度問題」。
病人組織聯盟主席曾建平表示,報告只是交差及頭痛醫頭,「再畀錢佢係唔係有用?」。醫學界立法會議員梁家騮批評,報告意圖以錢解決問題,相信該三個聯網需增撥最少數十億元。應將病情輕微的專科門診病人,調到普通科門診或家庭醫生跟進,以縮短輪候時間。任職新界西聯網的吳志豪醫生認為,將3億元分配予三個聯網只是杯水車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