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水含鉛,責任誰屬? - 高慧然

食水含鉛,責任誰屬? - 高慧然

九龍灣啟晴邨被揭發食水含鉛量超標,如此大型建設項目出錯,而最壞結果足以導致數萬人慢性鉛中毒,影響健康,政府的反應顯得漫不經心。
根據政府公佈的資訊,水喉匠在水管接駁時使用了不合格物料,導致接駁位釋放出鉛。有網民分析,一般食水管,會用銅喉,大廈地基的「街喉」總入水管會用鐵喉,通往大廈各住戶的分枝管,使用銅喉。如果這樣,焊接時根本不可能導致鉛超標。除非該用銅喉的地方用了「雜銅」,即混入雜質的不合格銅,為保持雜銅硬度,製作時混入鉛。
我不是專家,只能把政府的說法和網民的推理同時寫出來,希望專家們分析兩種說法,並提供答案。
如此大型項目出錯,到目前為止,水務署只表明「或對」水喉匠刑事起訴或紀律處分,或者吊銷其牌照。
但事實上,持牌水喉匠進行工程時,須向水務署呈交用料資料,香港水務工程跟隨英國標準,幾十年前已禁用含鉛焊錫,水管必須用無毒物料。如果事件如水務專家分析,水喉匠為慳錢,使用錫含量約90%而非99%的錫錠,其中一成是鉛等重金屬,致令燒焊時鉛的成份被殘留於水管,令食水含鉛量超標。那麼,水務署監管不力,責無旁貸。不能只用水喉匠來祭旗,政府、承建商、水喉匠全部不能置身事外,必須承擔相應責任,以向社會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