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水恐慌】
【本報訊】啟晴邨爆出鉛水恐慌多日,政府昨終宣佈成立跨部門專責小組調查事件。負責包括啟晴邨在內共5個屋邨工程的水喉匠林德深,被政府點名後,昨首次公開露面,直斥政府官員「個個A字膊」,卸責給他。政府官員則反駁林的說法,堅持屋內水管工程亦與他有關,另公佈中文大學伍宜孫書院學生宿舍及九龍城政府合署的工程,同由林負責,已抽取樣本化驗。
記者:陳凱迎 譚靜雯
政府昨午就「水鉛事件」舉行跨部門記者會,出席官員發展局局長陳茂波、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水務署署長林天星等。專責調查小組將由水務署副署長擔任主席,成員包括房署及衞生署等部門代表,以及學者或專家;當局另需進一步抽水辦和拆出部份喉管化驗。
林天星昨表示,找出食水中鉛的源頭是小組未來重點工作。他指,當食水到地下水缸甚至水箱時,含鉛量正常,但入屋後的水則有不同數據,小組需研究食水經過哪條路線時,含鉛量會比較不正常,再沿此途徑調查。
林天星又指,食水在供水鏈中主要經過銅喉及水務裝置,例如減壓閥和水龍頭,這類設備一般用合成金製造,釋出鉛的機會不大,但當局在燒焊物料發現合約列明不准使用的鉛,估計水喉的燒焊物是釋放鉛的主要因素,但有待專責小組確定。
喉匠認與樓內部份工程有關
林德深日前接受傳媒訪問時指,啟晴邨的廚廁使用預製件,當局未有檢驗內藏的水管。房屋署長應耀康昨回應指,啟晴邨只有小部份廚廁使用已安裝好喉管的預製組件,未知7個水樣本含鉛超標的單位有否使用預製組件,但2個有含鉛焊料的單位並非使用預製組件。至政府晚上出稿,指邨內有一半浴室單位的喉管在內地安裝。
昨有報章引述涉事水喉匠林德深質疑,政府部門無赴內地驗收或監管公屋廚廁預製組件的生產,又稱自己只是監督街喉至大廈水缸的接駁工程,不包括室內水管,工程物料由所屬公司「何標記建築工程有限公司」採購,並由房屋署及水務署驗收,即是使用前得到署方認可,不滿政府要他「食死貓」。
林昨早亦現身到水務署開會,被大批傳媒追訪時說:「唔關我事……如果我有責任我會認。」他指,外判整個工程的總承建商中國建築於事件中有責任,更直斥政府是向他卸責,「個個(政府官員)都A字膊」。
林天星昨於記者會指,根據水務署紀錄,林德深有負責啟晴邨屋內的水管工程。林德深昨被追問其負責範圍時,改口承認啟晴邨樓宇內部份的喉管與他相關,而非只是街喉到水缸,但記者問他實際負責哪些部份的喉管,他只稱「叫佢(政府)自己睇合約啦」。
由林德深負責水喉工程的除啟晴邨外,還有龍逸邨、長沙灣邨、水泉澳邨、葵聯邨、中大伍宜孫學生宿舍及九龍城政府合署;中大回應指,校方一直有定期檢驗校內飲用水,會密切留意水務署化驗結果。立法會議員黃碧雲質疑,專責調查小組只由水務署副署長擔任領導,規格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