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訴硬推減價 司機遭Uber踢走車主捱不住被迫斷供

投訴硬推減價 司機遭Uber踢走
車主捱不住被迫斷供

【本報訊】近日獲市民力撐的Uber內亂,被員工質疑打減價戰不果,反拖累司機與汽車質素。有業界人士及Uber員工向《蘋果》爆料,Uber為谷數據罔顧司機利益,令不少剛入行的司機叫苦連天,一班維權司機更被無理踢走。
記者:馮健鏗

Uber前司機莫先生指,公司一直以二八分賬形式營運。 王子俊攝

有Uber前司機莫先生向記者表示,公司自進軍香港一直以「二八分賬」形式營運,不少司機也因Uber大額補貼而生計無憂。不過,Uber幾星期前突然硬推減價,大幅影響生計,「Uber毫無先兆下突然宣佈減價前,只在向司機發短訊通知,毫不理會司機感受」,又指自己與一眾司機隨後成立工會,約見包括Uber香港總經理Sam Gellman在內的管理層。
但他指Uber管理層只以「減價只以試驗方式運行一星期」為由打發他們,隨後不但未有恢復原本收費,更將一眾工會司機成員抗諸門外,自己及其他工會主要成員更被公司以「做假單」、「打龍通」等為由無理踢走,疑因「搞工運」而被開除。
本報記者昨成功聯絡Gellman,向他查詢Uber回應,惟他只對近日社會上對Uber的關注表示「我甚麼都知道(I see everything)」,但對Uber減價一事不予置評,然後籲記者將問題轉交公關公司,不過提交問題後卻在截稿前未獲回覆。記者遂前往Uber長沙灣總部,惟職員見及記者後迅速鎖門,未有為工會風波作出交代。

引入中低價車種

自Uber幾星期前減價三成後,不少司機間歇性罷工抗議,Uber為求對外保持強勢,開始濫竽充數,減低要求招攬替補司機。雖然攻港之初一直強調走高價路線,以坐平治、奧迪為賣點,但現時充斥中低價車種,包括三菱Lancer、KIA Morning、三菱Outlander等。
根據運輸署的《出租汽車許可證申請書─私家服務(豪華房車)》,「用以提供豪華房車出租服務的私家車,其應課稅值須超過港幣30萬元」,意味駕駛上述車款的Uber專車司機,根本無意申請出租車牌照,只求做「白牌」以身犯險。
但由於不少被高薪吸引而一窩蜂入行的司機,也是因Uber「好景」而自資購車,豈料Uber其後開始削減補貼力度、打減價戰,最終局面卻變成「產能過剩」,不少司機因捱不住被迫「斷供」及「賣車」。有業內人士分析,Uber一直不重視香港市場,「Uber管理手法狠辣,在全球各國也會先燒錢大量補貼,繼而不斷下探業界及政府底線,炒作一輪後社會認知自然大增」,推高App下載量、註冊用戶後,公司估值便能提高,為未來上市抽水大計鋪路。